春秋战国历史人物
楚庄王 (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
公孙龙 (战国时期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
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字子秉,华夏族。著名道家,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他提出了“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命题,认为对于“坚白石”,“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强调视觉与触觉的差…
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年—?),姬姓,卫公子顽(卫昭伯)和宣姜的女儿。出生于春秋时期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其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朱勾 (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
朱勾(?─前411年),别名越王州勾,或越王翁,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越王不寿之太子,杀死父亲越王不寿自立为君。
魏安釐王 (战国时期魏国第6任君主)
魏安釐王(或写作魏安僖王)魏圉(?-前243年),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战国时期魏国第6任君主(前276年-前243年),魏昭王的儿子,魏无忌的兄长,魏景湣王的父亲。
楚王负刍 (战国时期楚国最后一任国君)
楚王负刍(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负刍,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熊悍之弟,楚哀王熊犹庶兄,一说楚考烈王弟。战国时期楚国最后一任国君,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3年在位。公元前228年,负刍的门客杀死楚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负刍被…
端木赐 (孔门十哲之一)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对他好时他看人不顺眼,别人远离他了又会埋怨别人,如子思。性格自私,骄纵使气。才华横溢。子贡在孔门十…
罕父黑
罕父黑,春秋末年学者,孔门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人物生平罕父黑,春秋末年人。复姓罕父,名黑,字子索,学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一说复姓宰父,字子黑(《孔子家语》中记载)。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乘丘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祁乡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罕父子”。其中罕…
蒙武 (战国时期秦国将军)
蒙武(?—约公元前219年),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蒙武担任副将,跟随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其后事迹不详。
高张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
高张,姜姓,高氏,齐国上卿高傒的后代、齐大夫高偃的儿子,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前513年春,鲁昭公从晋国干侯回到鲁国郓城,齐景公派遣高张来问候鲁昭公,称鲁昭公为主君。子家懿伯认为这是国君对大夫的称谓,齐景公已鄙视鲁昭公,鲁昭公自取其辱,鲁昭公返回到干侯。前510年冬,高张代表齐国与鲁国仲孙何忌、晋…
夷姜 (春秋时期卫宣公夫人)
夷姜,原本是卫庄公的妾室。卫庄公死后,夷姜与还未即位的卫宣公姬晋有私情,并生下三子,一名伋、一名黔牟、一名顽。卫宣公元年(癸亥,公元前718年),公子晋被大夫石碏拥上王位,是为卫宣公。夷姜被立为夫人,其子公子伋被立为太子。
燕哀侯
燕哀侯,为燕顷侯之子,继其即位,为燕国第十三任君主,在位二年卒,由子燕郑侯即位。《史记》等现存史料中未有其事迹的记载。
公孙衍 (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
公孙衍为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张仪是对手。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晋献公 (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叔牙 (春秋时期鲁国公族)
叔牙,即公子牙。春秋时期鲁国公族,鲁庄公的庶弟。
子产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子产(?—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一说国、东里亦为其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历史典籍以“子产”为通称,亦称“公孙侨”、“公孙成子”、“国侨”等等。他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字子国)之子,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卒于前522…
梁鳣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梁鳣(前522年—前440年),名鳣,字叔鱼,号子京,春秋时期齐国人,少梁开国君梁康伯之九世孙,晋大夫梁益耳五世孙,孔子弟子。齐景公时从学孔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梁鳣三十二岁(前490年)生梁骢,字子襄,为曾子门徒。父子皆祀孔庙。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管仲 (华夏第一相)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
嬴芾 (泾阳君公子芾)
本名嬴芾,秦惠文王之子。秦宣太后次子,秦昭襄王的弟弟。封地在今陕西泾阳,故称泾阳君。秦武王死后,由于秦昭襄王在燕国为人质,芈八子一度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夺秦王之位,并得到樗里疾的支持。但是赵武灵王非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屈从于赵国的压力,最后立公子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庄贾
春秋时期,晋、燕两国犯境齐国领地,齐景公着急。晏婴推荐穰苴,景公召见了穰苴,两人相谈甚欢,于是提拔他,命他带军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