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历史人物
州吁 (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
卫州吁(?―公元前719年),姬姓卫氏,名州吁,卫庄公之子,卫桓公异母弟。卫国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719年在位。州吁少受父宠,爱好军事。卫桓公继位后,州吁骄横奢侈,便罢免其职务,州吁于是出国逃亡。公元前719年,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史称卫前废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州吁弑君篡位,喜…
秦哀公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哀公(?—公元前501年),嬴姓,名籍。《秦记》叫作秦毕公,《史记索隐》作秦㻫公,秦景公嬴石之子,楚平王正妻孟嬴之父,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36年(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楚国大夫申包胥千里迢迢来到秦国求救,尽管从亲缘关系上秦哀公是落难的楚昭王的外公,但秦哀公…
王稽
王稽(?~前255年),战国时期秦国人。王稽任谒者时奉命出使魏国,帮助范雎逃往秦国。范雎出任国相后,王稽被举荐为河东郡郡守,后因私通诸侯之罪被弃市。
华阳夫人 (楚国贵族)
华阳夫人(约公元前296年—公元前230年),芈姓,熊氏,楚国贵族,秦孝文王的王后。秦孝文王为太子时封号为安国君,因安国君兄长赵悼太子在秦昭襄王赵稷四十年(公元前267年)去世,安国君得以在秦昭襄王赵稷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被立为太子,华阳也因此为正夫人。华阳夫人虽为安国君所宠幸,却没有儿子,后…
秦出子 (秦宪公的幼子)
秦出子(公元前708年―公元前698年),嬴姓,赵氏,名曼。秦宪公的幼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在位。
樗里疾 (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
樗(chū)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嬴姓,赵氏,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樗里疾能说会道,足智多谋,绰号“智囊”,擅长外交、军事。辅佐秦惠文王,拜为右更,攻取魏国曲沃、赵国蔺邑和楚国汉中,攻城略地,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
齐顷公 (齐国国君)
齐顷公,(?—公元前582年),姜姓,吕氏,名无野,齐惠公之子。公元前582年,齐顷公去世,其子齐灵公继位。在位期间执政为高固、国佐。前592年春季,晋景公派遣郤克到齐国参加盟会。齐顷公用帷幕遮住妇人让她观看。郤克跛行登上台阶,那妇人在房里笑起来。郤克生气,出来发誓说:“不报复这次耻辱,就不能渡过黄…
文姜 (鲁桓公夫人、齐国公主)
文姜(?-前673年),姜姓,名字不详,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鲁桓公的夫人。与齐襄公乱伦被鲁桓公得知,齐襄公令彭生杀鲁桓公。以才华著称于当世,所以被称为“文”。文姜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风流韵事,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乱行径,一面又歌颂…
公山不狃 (春秋时期鲁国人)
公山不狃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复姓公山,名不狃(也作弗扰、不扰),字子泄。公山不狃和阳虎同时,都是鲁国当政者季桓子的家臣。季桓子非常器重公山不狃,派他担任季氏的私邑——费邑(费县)的邑宰。这一年是鲁定公五年,即公元前505年。
翟骊 (电视剧《芈月传》中的义渠王)
翟骊(zháilí),小说、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角色,在电视剧中由高云翔饰演。剧中高云翔饰演的翟骊一角,把一代戎马生涯的草原之王高大威猛、桀骜不驯的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对自己心爱的女人芈月公主却又甘为臣服、一往情深,是专一又执着的好男人代表,翟骊最后为这份感情付出生命代价。翟骊作为剧中十分出彩的…
鲁僖公 (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八任君主)
鲁僖公,姬姓,名申,鲁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八任君主,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7年在位,在位33年。
子兹甫 (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名兹甫(?-前637年),《史记》中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
赵章 (赵武灵王长子)
赵章(?―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武灵王长子,赵惠文王异母兄,母韩氏。赵章原为太子,因赵武灵王宠幸吴娃,于是改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但赵武灵王见赵章章失位,而且侍奉弟弟,于心不忍,一度想将赵国一分为二,由二子各自为王,但为大臣们所阻。最后将其封于代郡,号称安阳君,以田不礼为国相辅佐。公…
伍子胥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
燕后桓公
燕后桓公,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五任君主。燕后桓公(前370年——前360年),是中国战国时代燕国的君主,因燕国共有二位桓公(一说有三位),故称后桓公,继燕简公之位,在位八年卒,由燕后文公即位。前任:燕后简公前369年—前362年继任:燕后文公
庞涓 (战国初期魏国名将)
庞涓(?—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
鲁闵公 (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七任君主)
鲁闵公,姬姓,名启,又作鲁湣公,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七任君主。是鲁庄公的儿子,母亲为叔姜。前662年,庄公卒,季友按照庄公的命令,立子斑为君,两个月后,庆父使圉人荦杀鲁君子斑于党氏。庆父遂立庄公之子启,是为闵公。前660年,庆父使卜齮袭杀闵公于武闱。闵公在位2年。
韩简 (晋国韩氏第三位宗主)
韩简,姬姓,韩氏,名简,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是韩武子韩万之孙,韩赇伯之子,承袭父亲韩赇伯担任韩氏家族第三代族长。曾跟从晋惠公迎战秦军。死后谥定,又称韩定伯,儿子韩舆继位。
蔡泽 (战国时期秦相邦)
蔡泽,生卒不详,战国燕国纲成(今河北万全)人,善辩多智,深谙月满则亏的思想。因点破范雎狡兔死走狗烹而使其功成身退后被范雎推荐任秦昭襄王相,几个月后,辞掉相位,定居秦国做小吏,经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职,乱世中保全自身。惠文王之后,献计秦昭襄王离间魏安釐王与信陵君的关系、灭东周,封纲成君。居…
狐偃 (晋文公的舅舅)
狐偃(约前697-前629年)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晋国重臣,又称舅犯、咎犯、臼犯。狐偃出身戎狄部落。其父狐突,在晋武公时出仕晋国。其兄狐毛。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和夷吾,狐偃和兄长狐毛辅助重耳。骊姬之乱使晋国混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开始住在北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