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历史人物
允常 (春秋时期越国君主)
允常(?―公元前497年),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后裔,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允常在其父夫谭死后,继任越国君主之位。允常在位时期,开疆拓土,始称越王,并与吴国争霸。公元前497年,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允常是越国霸业活动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是越国历史上的一位中兴之主。
秦昭襄王 (秦国国君在位五十六年)
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早年在燕国为人质…
魏昭王 (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公子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
韩康 (东汉桓帝朝名士)
韩康,字伯休,东汉人士,皇甫谧著《高士传》中人物,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得知。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
魏惠王 (战国时魏国第3任国君)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即梁惠王,姬姓魏氏,名䓨,魏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战国时魏国第3任国君(前369-前319年)。魏武侯之子。惠王九年(前361年),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从此魏亦称梁。曾开凿鸿沟,从圃田泽引水溉田,开创选拔武卒制度,筑长城于西边。…
余眛 (春秋时期吴国君主)
吴王夷昧(前580─前527年),春秋时期吴国君主,谥号吴度王,为寿梦之子,诸樊、余祭之弟,季札之兄。前544年,余祭去世,他继承了王位,在位时间17年(前544年─前527年),终年约54岁。元年为前543年。
楚南公 (楚国第一贤者)
楚南公,中国3D动画《秦时明月》系列中的男性角色(原型为历史上的南公与黄石公)。昔日楚国第一贤者,楚亡国之时曾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般的豪言壮语。然而如今,不知因何目的,他竟摇身一变,俨然成了李斯的门客,阴阳家游离人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拥有强大的智慧,似有一般预兆未来之趋势
宋文公 (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
宋文公(?―公元前589年),子姓,名鲍(一作鲍革),宋成公之子,宋昭公庶弟,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89年在位。宋文公为人贤明,礼待国人,好施舍。因其容貌俊美,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想与他私通,宋文公不肯,襄公夫人便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因此得到国人拥护。公元前611年,…
颜何
颜何,字冉。春秋未年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公子去疾 (春秋时期人)
公子去疾,字子良,前605年,春秋时期人。郑灵公被公子归生杀死,国人要立子良为君。子良自称不贤,让位给哥哥公子坚(郑襄公)。
赢华 (公子华)
公子华,即赢华。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之弟。赢华善武,为秦惠文王时秦国大将。秦楚大战,赢华为回救咸阳,突围,力战而死。史料上对此记载较少。
卫戴公 (春秋时期卫国第19代国君)
卫戴公卫申,姬姓卫氏。卫国第十九位国君,前660年在位。他是卫宣公之孙,昭伯顽之子,卫懿公之堂弟,卫文公之兄。
赵庄姬 (晋国赵朔的夫人)
赵庄姬,又称孟姬,姬姓,名字不详。“姬”是她自己的姓,“赵”是丈夫的氏,“庄”是赵朔的谥号,是晋国赵朔的夫人,晋成公之姐。《史记·赵世家》记载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屠岸贾杀死赵朔一家,她因是国君的姑姑没有罹难,在宫中生下遗腹子赵武。通过赵氏门客公孙杵臼、程婴,将赵武救出宫外抚养,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张仪 (张仪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
张仪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徒弟。在学术方面,“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学成之后游说诸侯,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取得韩国的支持,代张仪为魏相。张仪不为魏惠王所用,后投奔楚国,任楚国相国昭阳的门下客。曾经同楚国的相国共饮。后来楚相丢了一块璧(相传…
晏婴 (春秋时三朝卿相)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今山东莱州市平里店镇婴里村)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
澹台灭明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澹(tán)台灭明[前512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堵女父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
春秋历史人物,郑国大夫,堵女父。
廉颇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
曾点 (“宗圣”曾参之父)
曾点:字晳,故又称曾皙。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位于今山东省嘉祥县)人,系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之父,比孔子小6岁,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颇叹赏。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曾皙被封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改封“莱芜侯…
冉雍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冉雍(前522-?),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