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历史人物
曾子 (春秋末年思想家)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音cā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人,明成化初年传为嘉祥县人)。是夏禹的后代,禹第六代孙曲烈建立鄫国,后鄫国为莒国所灭,鄫太子巫流亡鲁国南武城定居(今南武城故城遗址附近),玄孙即曾子。曾子是曾姓开派祖,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一生…
段规 (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
段规是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辅佐晋国的“六卿”之一韩虎,并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卜商 (孔门十哲之一)
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
子游 (孔子的著名弟子)
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由于祭礼意见不合于曾子师弟。(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而被迫离开鲁国,是南方之孔子学说的传播者。子游的儒学思…
宋钘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
宋钘(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291年),又称宋子(庄子作宋钘,孟子作宋牼,非子作宋荣子),宋国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宋尹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约周烈王六年至周赧王二十四年间在世,与齐宣王(田辟疆)同时,曾游稷下,其继承老子思想,提倡"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提出"情欲…
秦冉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秦冉,秦姓,名冉,字开(亦作子开),汉族,东周蔡国人。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翟璜 (战国初期魏国国相)
翟璜,亦名翟触,生卒年不详,出生狄族,战国初期魏国国相,辅佐魏文侯,并帮助其灭了中山国,爵至上卿。翟璜为相三十余年,为魏文侯推荐大量栋梁之才。推荐吴起守西河,推荐西门豹为邺令防备赵国,北门可为酸枣令抵御齐国,推荐乐羊灭中山国,推荐李悝改革变法,使魏国大治,历史上的翟璜巧言善辩,是个聪明人,至善终正寝…
杞靖公 (春秋时期齐国君主)
齐景公(?~公元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早期的相国有崔杼庆封,后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
楚肃王 (周朝楚国的第三十七任君王)
楚肃王(?-前370年),芈姓,熊氏,名臧,楚悼王之子,周代楚国的第三十七任君王。
芈戎 (宣太后的同父弟弟)
芈戎(?-公元前262年),又称辛戎,楚国人,秦昭襄王舅舅。芈乃楚国国姓,是楚国宗室。初封华阳,号华阳君。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秦取楚新城后,又封新城,号新城君。其被封侯主要是因效力于其姐秦宣太后,与异父兄弟穰侯魏冉(楚人)把持秦国朝政,其姐秦宣太后芈氏长期执政秦国,形成亲党专政格局,打破…
熊槐 (战国时期楚国国君)
楚怀王熊槐(约前354年―前296年),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328年―前299年在位。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楚怀王是礼乐文明培养出的最后一代国君。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楚国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执政中期他误信秦国宰相张仪,毁掉齐…
邹穆公
邹穆公和孟子为同时代人,其在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382―330年之间。他是邾娄(后为邹)国除邾文公籧篨之外最为时人及后人称颂的英明君主。
老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
甘罗 (十二岁拜上卿)
甘罗(约公元前256年—?),战国末期下蔡(今颍上县甘罗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王政(后来的秦始皇)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其后事…
徐公 (战国时齐国城北的美男子)
徐公,战国时齐国城北的美男子。仅见《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曾与其比美,由比美这件小事推及国家大事,劝说君主君主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暂未发现有其它有关徐公历史记载。
茅焦 (秦始皇时最著名的一位敢谏之臣)
茅焦,生卒年月不详,齐国人。他是秦始皇统治时期最著名的一位“亢直之士”、敢谏之臣。嫪毐之乱平定后,秦始皇车裂嫪毐,扑杀两弟,并把母亲赵姬迁出咸阳,囚禁在雍。许多臣工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既有悖孝道,又有损秦国形象,先后进谏,秦始皇大怒。他下令说:“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谏臣前仆后继,被处死者达二十七…
宋微仲 (宋国第二位国君)
宋微仲,子姓,宋氏,名衍,又称仲衍,微子启之弟,帝辛之兄。宋国第二位国君。宋微仲去世后,其子稽继位,是为宋公稽。
阿青 (《越女剑》的女主角)
阿青是金庸武侠小说《越女剑》的女主角,为越国一名牧羊女。是金庸小说中武功和实战能力最强的人物之一。阿青在一次牧羊时巧遇一头会使竹棒的白猿,并从那次以之后就常与它以竹棒交手,因而悟得高超的剑法。后来范蠡在街上遇见她以一人挫败八名吴国剑士,就请了她去“训练”越国剑士。由于她不懂教人,虽说是训练,实际上是…
狄黑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狄黑,孔子的门徒。
诸儿 (春秋时代齐国第十四位国君)
诸儿,即齐襄公(?—前686年)春秋时代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姜姓,吕氏,名诸儿,齐僖公禄父之子。因为违背“瓜熟而代”诺言、失信于臣子连称和管至父,两人怀恨在心,公孙无知知道后联合两人弑杀齐襄公诸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