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故事

尊王攘夷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齐桓公执政期间,在管仲的辅佐下,对内政、经济、军…

尊王攘夷

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 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

齐桓公执政期间,在管仲的辅佐下,对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

齐桓公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由管仲提出,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智过鬼泣谷

管仲攻打山戎,一次虎儿斑对齐桓公和管仲说,前 面是鬼泣谷。如果山戎布下埋伏,我们就是插翅也休想过去。他对虎儿斑说,将军既然有所顾虑,那你就跟在大军的最后吧,又命令王子成父、赵川二将按令牌所指行事。

第二天天刚亮,齐军用木桩骑在马上假装中了埋伏。山戎中计,主将密卢中箭,他手下一员大将冲进重围,把负伤的密卢抢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国逃去。

管鲍之交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楚国购鹿

齐桓公问管仲:“楚国是一个强国,其人民精通格斗的技巧。我们要举兵讨伐楚国,恐怕力不从心。一个楚国就很麻烦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管仲说:“大王您出高价购买楚国特产的鹿吧。这一招准管用。”齐桓公于是在与楚国交接的边境上设立了一座小城,并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管仲让齐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搜购。楚王听说了这件事情,对其宰相说:“金钱,是人都喜欢的,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东西。而鹿,不过是禽兽而已,楚国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无所谓。现在齐国出那么多钱来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楚国的福气啊!老天让齐国这个傻冒来便宜我们,太好了!赶快发布命令,让老百姓赶紧捕捉活鹿,尽快把齐国手上的钱换过来!”

为炒作这一事件,管仲还煞有介事地对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说:“你能给我弄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楚国就算不向老百姓征税,财用也够了。”于是楚国上下都轰动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来劲了,颇有点“全民炒股(或炒房)”的意味。老百姓都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这个时候,管仲让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楚国靠卖活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于是,管仲对齐桓公说:“好了,这下我们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国了!”齐桓公问:“为什么?”管仲回答:“楚国拿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钱,却误了农时,粮食又不可能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收割的,楚国到时候一定会去收购粮食的。到时候我们封锁边境就行了。”齐桓公恍然,于是下令封闭与楚国的边境。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临终忠告

管仲得了重病,桓公前去探视,问他说:“仲父的病很严重了,您将有什么教诲我呢?”管仲说:“齐国的乡下人有句谚语说道:‘家居的人不用准备外出时车上装载的东西。行路的人不用准备家居时需要埋藏的东西。’现在我将要远离人世了,哪还值得询问?”桓公说:“希望仲父不要谦让。”管仲回答说:“希望君王您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桓公说:“易牙不惜烹煮自己的儿子以满足我的口味,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难道不爱自己的儿子啊。自己的儿子都忍心煮死,对君王又将会有什么爱心呢?”桓公又说:“竖刁阉割了自己以便能侍奉我,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都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身体都忍心残害,对君王又将会有什么爱心呢?”桓公又说:“常之巫能审察死生之理,能驱除鬼降给人的疾病,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管仲回答说:“死和生是命中注定的,鬼降给人的疾病是由于精神失守引起的。君王不听任天命,守住精神,却去依靠常之巫,他将因此无所不为了。”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亲死了都不回去奔丧,这种人还能够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那有不热爱自己的父亲啊。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丧,对君王又将会有什么爱心呢?”桓公说:“我听你的。”不过管仲死后,齐桓公还是没听从管仲的忠告,重用、信任这三人,最终死于这三个奸人之手。

愚公之谷

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老人家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他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老人家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就把小马牵走了。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您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的愚笨。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像这位老人一样被欺凌,也必定不给的。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他们尚且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金龟换粮

桓公一次问管仲,什么叫御神用宝?”管仲回答说:“北郭有人掘地而得龟,用这龟就可得到相当于百里土地的利益。”桓公说:“为什么得龟相当于百里之地?”管仲回答说:“让得龟者把龟放在大盘里。君上立即派出使臣,配备十乘马车,携带黄金百斤,到得龟人的家下令说:‘国君赏赐给您中大夫的官服。’还说:‘这是东海海神的后代,样子象龟,寄居在你的家里,赐给您中大夫的官服,终身享用,并给你百斤黄金的报酬。’于是把这龟奉为无价的贵物而收藏在大台之上,每天要血祭四条牛,立名为无价之宝。过四年后,征孤竹国,了解富户丁家所藏的粮食,足够三军五个月吃用,便把丁家主人召来向他说:‘我有一件无价之宝在这里,现在我有出征的大事,想把这个宝物抵押给你,借用你的粮食。’丁氏向北再拜领命,送到粮食,但不敢接受这个作为抵押的神宝。桓公便对丁氏说:‘我老了,儿子又不了解这里的前前后后。你一定要收下这个抵押品。’丁氏回家后,便改建房屋,辅设垫席,把龟收藏起来了。过四年,在兵伐孤竹的时候,于是就可以获得丁家的粮食。“

衡山之谋

衡山国盛产兵器,衡山利剑,天下无双。管仲早就在谋划征服衡山国,不过,要想以武力攻打衡山国,肯定要费一番功夫。替代性做法是,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十个月后,燕、代、秦等国都跟着到衡山国收购兵器,可谓天下争购。看到赚钱的情况,衡山国君告诉宰相:‘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衡山国百姓于是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

一年后,齐国派人到赵国购运粮食,赵国粮价每石十五钱,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包括衡山国在内的诸国都运粮卖给齐国,就在各国为发财欢呼的时候,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

在夏收前,对衡山国出兵。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又不能在别国买到粮食,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战场上败的精光,只得举国降齐。

石壁谋

话说葵丘会盟之后。齐桓公对管仲说,咱们举办这么大一场盛会,花了不少钱,风头也出尽了,可怎样才能把这些虚名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呢?不然的话,寡人想去朝拜天子,会感觉费用不足,仲父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管仲说:“主公,某处有一片乱石岗,请下令招聘一批玉匠,把这些乱石头,按标准雕制成一块块的石壁,一尺长的定价一万钱,八寸的定价八千,七寸的定价七千,石珪定四千,石瑗定五百。”齐桓公听了,将信将疑,但还是都照他所说的做了。

石壁完成之日,管仲就来到洛阳,朝见天子。天子亲切地会见了这位霸主的仲父。当时,天子的弟弟姬带还在为分家的事和天子扯皮。管仲作为大诸侯国的宰相来到朝廷,是来为天子兄弟俩说和劝架的。

管仲说:“为了大王的尊严,我国君主打算率领诸侯们前来朝拜先王的宗庙,一者可以观摩学习周礼,二者也能为大王助威!乱臣贼子们见到这架势,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天子说:“好,那就叫诸侯们都来朝拜先王宗庙,这没问题。”管仲又说:“请大王发令,凡是来朝拜先王宗庙的诸侯,都必须带上‘石破天惊’壁,作为献给大王的贡礼,否则,不准入朝。”

所谓‘石破天惊’壁,就是从那一堆乱石头里凿出来的,找到一个好项目,立马就值钱了。

天子说:“可以,这没问题。”便向天下各地发出了号令。诸侯们一般很少有机会参观朝拜天子先王的宗庙,机会难得,一票难求呀。于是,天下的诸侯们都载着黄金、珠玉、粮食、彩绢和布帛,纷纷赶到齐国,争着抢着来购买门票“石破天惊”壁。就这样,齐国的石壁流通于天下,天下的财物流归于齐国。

菁茅谋

管仲很乐意为天子出主意,他看天子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只有楚国进贡来的不值钱的茅草,谓之‘青茅’,这是长江流域特产的一种三条脊梗直贯到根部的茅草。先不让走漏风声。发令说,天子准备去泰山祭天,只有这一次机会特许诸侯们陪同他一起去祭天,想去的人,快来报名呀。

因为诸侯是没有资格祭天的,所以这次机会就格外的珍贵,大家都愿意去。然后再发令说:‘凡随天子去祭天的,都必须携带一捆菁茅,作为祭祀之用的垫席。没有菁茅的,不得入内。’

于是,天下的诸侯们便纷纷掏出黄金来,争先恐后地抢购。能够陪同天子出席这么大的盛会,黄金算什么,再贵也值!菁茅的价格顿时出现井喷,上涨了几十倍,一捆可以卖到百金。

所以,天下的黄金就象流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周天子仅仅在这三天时间卖茅草的钱,就已经相当于他七年的收入了。”

鲍叔出山

鲍叔牙当初对齐僖公令其辅佐公子小白很不满意,常常称病不出,因为他认为“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国君知道小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又以为他没有才能,才让他辅佐小白。而管仲却不以为然,当他了解内情后,劝导鲍叔牙说:“国内诸人因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至于不喜欢公子纠本人,反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非纠即白。公子小白虽然没有公子纠聪明,而且还很性急,但却有远虑。不是我管仲,无人理解公子小白。公子纠即使日后废兄立君,也将一事无成。到时不是你鲍叔牙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这样,鲍叔牙听从了管仲的意见,出来接受任命,竭力尽心侍奉小白。

生报齐国

鲁国在乾时之战大败于齐国,在齐国压力下,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桓公发落,以期退兵。召忽为了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而自杀。死之前对管仲说:“我死了,公子纠可说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着建功立业,使齐国称霸诸侯,公子纠可说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好自为之吧。”

老马识途

齐军兵围孤竹国,孤竹国派人诈降齐军,献上山戎首领首级,谎称孤竹国国君已弃国逃往沙漠。齐桓公以降将为前部,率军追赶。孤竹国降将将齐军诱入荒漠,自己则乘人不备逃之夭夭。此时天色已晚,放眼望去只见茫茫一片平沙,狂风卷地,寒气逼人,齐军前后队失去了联系。齐桓公有些不知所措,忙向管仲求教解危之计。管仲沉吟片刻,遂让随行兵士敲锣打鼓,使各队闻声来集,屯扎一处,挨至天明。谁知,天虽已亮,沙漠中却炎热异常,又无饮水,一望无际的沙漠难辨方向,全军将士焦急万分。管仲见状,忙向齐桓公建议道:“臣听说老马识途,燕马多从漠北而来,也许熟悉此地,大王不妨令人挑选数匹老马放行,或许可以寻见出路。”齐桓公依其言,命人取数匹老马,放之先行,军队紧随其后,果然走出险地。

三归之台

管仲生活奢侈。 据《战国策》记载,吕仓的说客曾引用管仲的故事,劝周文君不要罢免吕仓。其中提到:“在齐恒公的宫中,一共拥有7个市场和700个妓院,齐国人都斥责他,于是齐国相国管仲就故意在自己家筑台,并命名为“三归台”,目的就是为桓公掩饰过错,自己并非有意伤害民心。”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roliv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