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渊思想
宋尹一派发展了老子道的本体论观念,调和儒墨,“救攻寝兵,与墨子的非攻接近;情欲寡浅,食无求饱,与节用接近”(同上,第755页);但是,《心术》、《内业》(据郭沫…
宋尹一派发展了老子道的本体论观念,调和儒墨,“救攻寝兵,与墨子的非攻接近;情欲寡浅,食无求饱,与节用接近”(同上,第755页);但是,《心术》、《内业》(据郭沫若考证:《管子》书里《心术》、《内业》、《白心》、《枢言》等是宋钘、尹文的遗书,见上册第530-551页,所论从略。)诸篇“注重仁义礼乐,这是和儒家通声息的地方”(同上)。
慎到、田骈一派,把道家的理论推向法理方面。“严格地说,只有这一派或慎到一人才真正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虽然主要是由慎到学说的再发展,但它是发展向坏的方面,掺杂进了申子或关尹、老子的术,使慎到的法理完全变了质。”(同上,第756页)
“《天下篇》把关尹、老聃列为一类,对于他们备极赞美而毫无微辞”(同上,第763页),学说内容有二:一是,“关尹贵清”,“和慎子的‘尚法’不同”,“而求之于内心”(同上,第766页)。二是权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故老聃的理论一转而为申、韩,那真是逻辑的必然,丝毫也不足怪的”(同上,第772页)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tic6jl3i.html
赞 (35)
相关推荐
乌齐格里·倭仁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认识论倭仁在认识论上主张“理在心中”的先验论。《为学大指》说:“盖人心虚灵,天理具足,仁、义、礼、智皆吾所固有”。但心中之理不会自明,因为有“物蔽”,人们为“利禄之趋,习俗之徇,泪没沉沦,而为人之理遂失”。因此,需要“致知”,认识天理。这对任何人都一样,圣人也不例外,世上人人都应当学习。倭仁认为认识天理即是认识己性、人性和物性,并把它们区分为两个阶段:①“尽己性”,即认识自己的天性,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