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大人际关系
周必大家族成员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家世 | 曾祖父 | 周衎 | 官至朝奉郎,累赠太师、秦国公。 |
曾祖母 | 郭氏 | 赠秦国夫人。 | |
祖父 | 周诜 | 北宋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左朝散大夫,累赠太师、秦国公。 | |
祖母 | 潘氏 | 赠秦国夫人。 | |
李氏 | 赠秦国夫人。 | ||
张氏 | 赠秦国夫人。 | ||
外公 | 王靓 | 官东平 、苏州知府。 | |
伯父 | 周利见 | 北宋政和八年(1118)进士,官历黔州通判、广东转运判官、辰阳知州、左朝请郎。 | |
父亲 | 周利建 | 官至左宣教郎、太学博士,累赠太师、秦国公。 | |
母亲 | 王氏 | 赠秦国夫人。 | |
平辈 | 表兄 | 周必正 | 初以祖荫入仕,官历赣州知州、军器监丞、提举江东常平茶盐公事、奉直大夫。 |
弟 | 周必强 | 曾中解元,擅长作诗文,真德秀尝序其集。早卒。 | |
妹妹 | 周三叟 | 夭折。 | |
—— | 配偶 | 王氏 | 绍兴二十三年(1153)娶,监察御史王葆之女,封益国夫人。 |
子辈 | 儿子 | 周纶 | 曾任朝请大夫、知筠军二州事。 |
孙辈 | 孙子 | 周颢 | 曾任宣义郎、监景德镇兼烟火公事。 |
长孙女 | —— | 嫁承事郎、监嘉兴府籴纳仓萧彖。 | |
周必大至少有孙女五人,除长孙女外生平均不详。 |
表格参考资料:
周必大好友
宋代,举世重交游。同年乡旧、亲友世交、士人方外以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形成不同形态的交游。周必大作为南宋时孝、光、宁宗三朝重臣,交游甚广,这一时期几乎在政治上文坛上稍有名望的人都和他有联系。结交的诗侣文友“灿若弦上星”。
关系 | 姓名 | 身份 | 交游 |
---|---|---|---|
忘年交 | 胡铨 | 文学家 大臣 | 两人交往始于乾道元年。二人经常次韵酬唱,有大量的唱和诗。《文忠集》中收有《胡邦衡相过赏金凤许诗未送邦衡复作木犀会二花殆是的对偶成四韵》《次韵胡邦衡二首》《顷创棋色之论邦衡深然之明日府中花会戏成二绝》《二月十七日葛守钱悴出所和胡邦衡羊羔酒诗再次韵简二公》《七月十五日邦衡用前韵送薰衣香二贴次韵为谢》《邦衡置酒出小餐予以官柳名之闻邦衡近买蝉名野梅故以为对》《戊子岁除以代酒送邦衡邦衡有诗见戏仍送牛尾鲤次韵》《邦衡再送二诗一和为甚酥二和牛尾狸》《后两日大雪邦衡复用前韵作穷语戏和》 |
文友 | 文学家 | 是周必大晚年主要唱和对象,每逢过节,两人互赠礼物,诗文唱答。杨万里有《题益公垂相天香堂》《偶生得牛尾鲤献诸垂相益公佑以长句》《贺周压相迁入府第启》《和益公见谢红都胜芍药之句》《益公和白花青绿牡丹王字韵诗再和以往》《益公新作三层百尺新楼署曰围山观贺以唐律二章》《益公题三老图郡士刘钠以乘成兄生于巳而予丙午诚齐丁未写三老图为题四韵》等。周必大有《次韵杨廷秀万花川谷主人为海棠赋二诗妙绝古今断章有平生不带花福不是愁中即病中之叹花次韵并序》《茅山刘先生觉高士绘云琴图求诗次杨廷秀韵》《廷秀跋云琴图一记高士被遇阜陵再赋小诗》《次韵杨廷秀侍郎寄题朱氏渔然书院》《次韵廷秀待制寄题李纪风月无边楼》《次韵廷秀待制玉蕊》《杨廷秀送牛尾鲤佑以长句次韵》等。 | |
文学家 | 二人交往始于绍兴三十一年,陆游有诗《周洪道学士许折赠馆中海棠以诗督之》,周必大有诗《务观得曾吉甫茶反以诗见遗因次其韵》《招陆务观食江西笋归有绝句云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鲤归向妻擎夸至夕书生寒乞定难医戏和》《许陆务观馆中海棠未与而诗来次韵》《以红碧二色桃花送务观》。 | ||
文学家 丞相 | 两人交游四十余年,诗词酬唱,书信往还,共同反对近习擅权,情谊深厚。范成大去世两年后,周必大作《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 | ||
仕友 | 丞相 | 《文忠集》记载,二人从乾道九年到淳熙三年来往信件共二十封,周必大作为赵汝愚的前辈,对他多有提携和引荐。绍熙四年赵汝愚升任宰相时,周必大有书信祝贺 | |
理学人士(政治合作) | 学者 | 周必大与朱熹是世交,两人之父周利建和朱松同为政和八年进士。必大和朱熹一直保持着友谊,直到他晚年退居庐陵,也和朱熹常书信往来,进行学术辩论甚或谈禅论道。 | |
刘清之 | 官员 学者 | 周必大《闲居录》中记载,隆兴元年,他同刘清之登山访寺泛舟,同游几个月,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周必大对清之非常照顾。淳熙二年,他举荐刘清之以自代兵部侍郎。据《宋史》记载,刘清之弥留之际,周必大来视疾。刘清之逝后,周必大还为其作品题字。 | |
吕祖谦 | 学者 | 周必大和吕祖谦、张栻私交颇好。乾道六年,蛰居多年的他刚回临安,吕、张二人便约他相会。乾道九年、淳熙初年,周必大奉祠居家期间,和张、吕二人多次通信。在给张的信中,他对道学家及一些弟子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周必大对张等人一直颇为信任,希望他和郑伯熊等人能纠正道学的一些偏误。 | |
张栻 | 学者 |
表格参考资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mg5ud2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