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人物
班固 (汉书作者)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
邓禹 (东汉开国名将)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首位。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刘秀称帝后…
马融 (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
马融(79-166),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尤长于古文经学。他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都是其门徒。除遍注《周易》﹑《尚书》﹑《三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籍外﹐还注有《老子》﹑《淮南子》﹑《列女传》﹑《离骚》等﹐均已…
韩嫣 (汉武帝臣子)
韩嫣,名嫣,韩王信(非淮阴侯韩信,乃韩王韩信)的曾孙,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汉武帝时臣子。韩嫣因其曾祖父韩信曾被封韩王,故称为“王孙”(一说字“王孙”,因“王孙”二字是西汉时常见的名字)。
氾胜之 (西汉著名农学家)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汜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北)人,古代著名农学家。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卫长公主 (汉武帝和皇后卫子夫的长女)
卫长公主(当利公主),西汉公主,是汉武帝刘彻和皇后卫子夫的长女,汉武帝亲自封她为长公主,地位等同诸侯王,所以说卫长公主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舅舅是西汉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其表哥是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本名、生卒、排行皆不详。历代史书中(不管是正史野史)关于卫长公主的记载只是关于卫长公主的两次婚…
平阳公主 (汉景帝之女汉武帝同胞长姊)
平阳公主,名讳及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故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
荀昱
荀昱,字伯脩,豫州颍川郡颍阳(河南许昌市襄城县东北)人。
刘偃 (西汉杨丘侯)
刘偃(约公元前188年至前113年在世)(汉书王子侯表作偃,此依同书艺文志)是汉高祖的曾孙,齐悼惠王刘肥的孙子,约自惠帝末年,至下帝元鼎中在世。文帝十六年,(约公元前一六四年)继父安为杨丘(一作阳丘)侯景帝四年,(前一五三年)坐出国界罪,削为司寇,偃善作赋,《汉书艺文志》录他的赋多至十九篇,今全都亡…
王昭君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后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达半个世纪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
吕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郡海曲县(今山东省日照市)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新莽时期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曾经率领大军破县城,杀贪官。起义军后来归附“赤眉军”。
窦武 (东汉时期外戚、学者)
窦武(?—168年),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时期外戚、学者,安丰戴侯窦融玄孙。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年轻时以经术德行而著名,名显关西。延熹八年(165年),因长女窦妙被立为皇后,于是以郎中迁越骑校尉,封槐里侯。次年,拜城门校尉。窦武任职时,辟召名士,所得两宫赏赐,也都捐助给太…
杜密 (东汉名臣)
杜密(?-169年),字周甫。颍川阳城(今中国河南省登封市)人。东汉名臣。与刘胜同乡。由司徒胡广推荐,曾任代郡(河北北部)太守、太山太守、北海相,对宦官子弟为县官奸恶的,皆加收捕。桓帝时任尚书令,迁河南尹,又转太仆,因党锢之祸被免官还乡。与李膺齐名,时称李杜,为东汉“八俊”之一。太学生誉为“天下良辅…
刘宣 (汉赵宗室大臣、宰相)
刘宣,字士则,匈奴族,前赵光文帝刘渊堂祖父,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治家、经学家。在幕后为刘渊于304年的反晋活动做了很多军事动员和政治宣传,是汉赵(前赵)建国的重要谋臣。
刘启 (西汉王朝第六位皇帝)
刘启(公元前188年1月17日—公元前141年正月),即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
戴德 (汉代礼学家)
戴德(生卒不详),字延君,汉代礼学家、学者,家族显赫。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戴公的22世孙,睢阳(今河南省商丘)人。一说戴德家族世居魏郡斥丘(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戴德活跃于汉元帝时(前43年一前33年),是后仓的四位弟子之一,曾任信都王刘嚣的太傅。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代表作《大戴礼记》。弟…
刘彻 (西汉第七位皇帝)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
赵典 (东汉官员)
赵典,字仲经,蜀郡成都人也。父戒,为太尉,桓帝立,以定策封厨亭侯。典少笃行隐约,博学经书,弟子自远方至。
解忧公主 (一生嫁给父子三任乌孙王的公主)
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
杜茂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排第20位)
杜茂(?—43年),字诸公,汉族,南阳郡冠军县(今邓州市张村镇冠军)人,在刘秀平定河北时投奔,随刘秀平定河北,剿灭五校农民军,消灭刘永余部,辅佐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在云台二十八将排第20位。历任中坚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先后受封为乐乡侯、脩侯、参蘧乡侯。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卒,子杜元嗣。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