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历史评价

华峤:“①昔刘向父子,世典史籍;马融通博,三入东观。”“②及明章二帝,祖述此意,故后世争为图纬之学,以矫世取资。是以通儒贾逵、马融、张衡、朱穆、崔瑗、荀爽之徒忿…

华峤:“①昔 刘向父子,世典史籍;马融通博,三入东观。”“②及明章二帝,祖述此意,故后世争为图纬之学,以矫世取资。是以通儒贾逵、马融、 张衡、 朱穆、崔瑗、 荀爽之徒忿其若此,奏皆以为虚妄不经,宜悉收藏之。”

范晔等《 后汉书》:“①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 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 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物我异观,亦更相笑也。” “②季长戚氏,才通情侈。苑囿典文,流悦音伎。邕实慕静,心精辞绮。斥言金商,南徂北徙。籍梁怀董,名浇身毁。” “③若 李固、 周举之渊谟弘深, 左雄、 黄琼之政事贞固, 桓焉、 杨厚以儒学进,崔瑗、马融以文章显, 吴祐、 苏章、 种暠、 栾巴牧民之良干, 庞参、 虞诩将帅之宏规, 王龚、 张皓虚心以推士, 张纲、 杜乔直道以纠违, 郎顗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东京之士,于兹盛焉。”

刘峻:“马融海内大儒,被服仁义。”

刘勰:“马融鸿儒,思洽识高,吐纳经范,华实相扶。”

萧统《 昭明文选》:“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洪迈:“按马融、 皇甫规之言晓然易见,而所请兵皆不过五千,然讫不肯从,乃知宣帝纳用赵充国之册为不易得,所谓明主可为忠言也。”

徐钧:“士迫饥寒已变初,权门宁免曳长裾。帐纱所学明何事,却陷忠良草奏书。”

陈元靓:“季长慱洽,为世通儒。名立训传,善诱生徒。东观文炳,南国化孚。躬圭之赠,明我弁符。 ”

《 日知录集释》:“扬雄之事莽,戴圣之赃吏,马融之附势,王肃之画篡逆策,吴澄之忘宋仕元,俱无容平反。”

《 剑桥中国秦汉史》: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开始脱离帝国太学的趋势,这在后来出现于东汉的独立的经学研究的私家学校中反映了出来,这些学校以 马融(79—166年)和郑玄(127—200年)办的最为著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1aj9j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