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
眭元进 (三国时期袁绍的部将)
眭元进,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中出现,是袁绍的部将,协助淳于琼守备乌巢,在曹操率军烧粮时和同僚赵睿死于乱军之中。
王粲 (东汉末年文学家)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父亲是王谦。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芳 (曹魏第三任皇帝)
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曹芳于235年被封为齐王,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274年,曹芳病逝,时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
刘禅 (扶不起的刘阿斗)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
许攸 (东汉末年谋士)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孙匡 (孙坚的第四子)
孙匡,字季佐,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坚的第四子,孙权的弟弟。初平三年(191年),孙坚死后,孙匡曾袭爵为乌程侯。建安二年(197年),汉庭下旨改命孙策为乌程侯。
于禁 (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因为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并且以维护军法的名义而杀掉自己的故友昌豨,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奉命救援樊城,却遭遇了汉水泛溢。关羽…
蒋显
蒋显(?—264),荆州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人,是蜀汉丞相蒋琬的次子,官拜太子仆。邓艾偷渡阴平后,后主刘禅投降,派蒋显到剑阁传旨给尚在与钟会对峙的大将军姜维。钟会爱其才,留自己用。不久,钟会之变,为众魏将所攻灭,蒋显也死在乱军之中。
臧洪 (东汉末群雄之一)
臧洪(160―196年),字子源(一作子原),广陵郡射阳县(今江苏射阳县)人。东汉末群雄之一,太原太守臧旻之子。为人雄气壮节,举孝廉出身。初授议郎,迁广陵功曹。曾为关东联军设坛盟誓,共同讨伐董卓,深得盟主袁绍看中,荐为青州刺史,转东郡太守。施政有方,政绩卓越,深得百姓拥护。因袁绍不肯援救张超,而对袁…
谯周 (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刘禅立太子时任命他做太子仆,…
崔州平 (诸葛孔明好友)
崔钧,字州平,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太尉崔烈之子,议郎崔均之弟。少结英豪,颇有名称,历任虎贲中郎将,迁西河太守。汉献帝即位,父亲崔烈为董卓所害,遂从袁绍一同起兵山东,讨伐董卓。卒于任,后代是博陵崔氏安平房。
吕岱 (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
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建安十六年(211年),贼寇吕合、秦狼等作乱,孙权以吕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领兵前往征讨,生擒吕合、秦狼,被任为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
杨俊 (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郡获嘉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受学于边让,边让对他十分欣赏和器重。后来战事开始,杨俊认为河内必定会成为战场,于是带老弱及同行百余家到洛阳、密县的山野间避战。后来转到并州避战。曹操先后任命杨俊为曲梁长、丞相掾属、安陵令、南阳太守等职,又举杨俊茂才,在职期间宣扬道德教化…
刘璝 (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将)
刘璝,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将。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受命率兵抗击刘备,旋即败归。
程秉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儒学家)
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儒学家。起初跟随郑玄,后来北方荒乱而到交州避难,期间与刘熙考究五经大义,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大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黄武四年(225年),孙权为太子孙登娶…
夏侯楙 (大将军夏侯惇之子)
夏侯楙(máo),字子林,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大将军夏侯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官员、将领,其妻为曹操之女清河公主。在魏国历任侍中、尚书、安西将军、镇东将军,假节,封列侯。曾一度驻守长安,但蜀汉北伐后就被调离。
毛玠 (东汉末年大臣)
毛玠(?—216年),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东汉末年大臣。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因战乱而打算到荆州避乱,但中途知道刘表政令不严明,因而改往鲁阳。后来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得到曹操的欣赏。毛玠与崔琰主持选举,所举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为人…
孙登 (三国时期孙权长子)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孙吴太子,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
周仓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周仓,正史无字,野史记载字元福,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在《山西通志》中也有记载,但是在真实历史上不存在。其形象为身材高大、黑面虬髯的关西大汉,本是黄巾军出身,关羽千里寻兄之时请求跟随,自此对关羽忠心不二;在听说关羽兵败被杀后,周仓也自刎而死。在《演义》及此后的各种民间传说中,周仓均以关羽护…
曹昂 (三国时期曹操长子)
曹昂(?-197年),字子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长子,刘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聪明且性情刚胆谦和,为曹操所喜爱,二十岁时即举孝廉。建安二年(197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因张绣突然袭击,曹昂为救曹操负责断後,与大将典韦一同战死於宛城。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追封谥号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