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
彭羕 (东汉末年官吏)
彭羕(184年-220年),字永年,广汉(今四川广汉北)人。东汉末年官吏。彭羕起初在益州任书佐,但后来其他人向益州牧刘璋诽谤他,刘璋于是以“髡钳”(剃去头发和胡须,并戴上刑具)处罚他,并且贬奴隶。此时刘备入蜀,彭羕想投靠刘备,于是去见庞统。庞统和他会面后很欣赏他,而法正亦很清楚彭羕,于是二人共同向刘…
司马恂 (曹魏大臣)
司马恂,字显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曹魏大臣,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五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出仕曹魏,拜鸿胪寺丞。早卒,赠大长秋。“司马八达”指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
司马徽 (东汉末年隐士)
司马徽(约145—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成公英 (辅佐张既等平河西)
成公英,复姓成公,名英。东汉末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中平末,从韩遂为其心腹。建安中,韩遂兵败华阴还湟中,部众散去,唯他相随。韩遂死,降曹操,被委以军师,封列侯。曾以参军从雍州刺史张既平卢水胡伊健妓妾等。延康、黄初之际,受诏佐凉州平陇右,病亡。
王观 (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今河南范县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又先后出任高唐、酂县和任县县令,在当地都有治迹和称许。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汉朝被取代。王观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先后出任南阳和涿郡太守。后来魏明帝召王观为治书侍御史,典行台狱…
蒋琬 (三国时期蜀汉杰出政治家)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蒋…
朱铄 (三国曹魏将领)
朱铄(?—约226年),字彦才。三国曹魏将领。沛国谯县(治今安徽濉溪)人,建安后期入为曹丕僚属,与陈群、司马懿、吴质并称魏太子四友。为曹丕重要智囊之一。人物简介为人削瘦,性急。曹丕称帝后,朱铄于黄初二年接替夏侯楙担任军中要职的中领军将军,执掌曹魏禁军。黄初五年,镇守河北的吴质回京城洛阳朝见魏文帝曹丕…
刘璋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益州牧)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
轲比能 (三国时期的鲜卑首领之一)
轲比能(2世纪?-235年),为中国三国时期的鲜卑首领之一。轲比能出身鲜卑支部,因他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被鲜卑民众推举为大人。轲比能因其部落近塞,所以他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北方的民族融合。轲比能统率下的部众,战守有法,战斗力相当强大。自曹操北征后…
田豫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曾…
成倅 (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
成倅(?—260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成济之兄。兄弟二人被司马昭杀死。
乐进 (东汉末年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郡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南征北讨。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刘备入蜀后,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击退关羽、苏非,降伏南…
陆逊 (吴国丞相)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
栾提呼厨泉 (三国时期匈奴单于)
呼厨泉(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匈奴单于。南匈奴羌渠单于之子,于夫罗之弟。于夫罗死后继任成为单于,曾数次依附,又反叛东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统领匈奴诸部,联合河北袁氏将领高干、郭援等,起兵进攻河西,被凉州将领马超率兵击破,从此归降东汉。
审配 (东汉末年袁绍麾下谋士)
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北清丰北)人。性刚正但才能有限。袁绍领冀州,审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曾率领弓弩手大破曹军于官渡。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
孙坚 (东汉末年割据诸侯)
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
刘廙 (汉末魏初名士)
刘廙(yì)(180年—221年),字恭嗣,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汉末魏初名士。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众康侯刘丹之后。初从荆州牧刘表,后投奔曹操,甚受器重,为黄门侍郎。曹丕继位,擢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为政主张先刑后礼,且通天文历数之术,与司马徽、丁仪等名流相齐。黄初二年(221)卒。著书数十篇,…
臧霸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臧霸(生卒年不详),又名奴寇,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其父名叫臧戒,有二子臧艾与臧舜。年少时曾召集数人将获罪的父亲救出,此后四处流亡。后来成为陶谦麾下的骑都尉,负责募兵抵抗黄巾军。与孙观、尹礼等人拥兵驻屯于开阳,自成一股独立势力。于建安二年领兵击败萧建,占领莒城。…
袁绍 (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袁绍(?年-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
孟宗 (二十四孝之一的哭竹生笋主人公)
孟仁,生卒年不详,官至司空。字恭武,江夏人,本名宗,避时吴主孙皓字,易焉。少从南阳李肃学。素仁孝,二十四孝之一的“哭竹生笋”指的就是孟仁为其母求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