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历史评价

魏相: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扬雄: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昌狂,侵汉西疆。汉命虎臣,惟后将军,整我六师,是讨是震。既临其…

魏相: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

扬雄: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昌狂,侵汉西疆。汉命虎臣,惟后将军,整我六师,是讨是震。既临其域,谕以威德,有守矜功,谓之弗克。请奋其旅,于罕之羌,天子命我,从之鲜阳。营平守节,屡奏封章,料敌制胜,威谋靡亢。遂克西戎,还师于京,鬼方宾服,罔有不庭。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诗人歌功,乃列于《雅》。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

班固:①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弘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②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时将军白起,郿人;王翦,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余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魏元忠: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也。故赵充国征先零,冯子明讨南羌,皆计不空施,机不虚发,则良将立功之验也。然兵革之用,王者大事,存亡所系。若任得其才,则摧凶而扼暴。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杜预),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王禹偁:自古画策安边,铭功绝域者,赵充国班定远称为名将。然皆年余七十,垂老穷荒,而后能著其效。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苏洵: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勣,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

苏轼:赵充国、冯奉世,名臣也,而老于为将;娄师德、郭元振,儒者也,而乐于守边。

何去非:①“穷寇勿迫”,赵充国所以缓先零也,唐太宗犯之而降薛仁杲。②西汉中兴之名将,无若赵充国,史称其沉勇有大略。观其为兵,期于克敌而已,每以全师保胜为策,未尝荀竟于一战。故其居军无显赫歼灭之效,卒至胜敌于股掌之上。安边定寇,皆出其画,而独收其成勋,他将无与焉,几于所谓无智名、勇功之善者也。

张预:孙子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充国谓兵难隃度。又曰:“以虞待不虞者,胜。”充国常远斥侯。又曰:“取敌之利者,货也。”充国以钱诱羌,令诸捕斩。又曰:“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充国谓便宜有守以安国家。又曰:“致人而不致于人。”充国练战士以须其至。又曰:“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充国攻先零而罕羌服。又曰:“穷寇勿迫。”充国缓驱先零。又曰:“以饱待饥。”充国谓籴三百万斛谷,羌不敢动。又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充国以死守便宜是也。

李廌:世之论将者,难乎其人,必曰:制法审重如充国、孔明,料敌决胜如淮阴、李靖,抚爱慈祥如荀、吴、叔子,威信着明如廉颇乐毅,然后为全材。

许翰: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

赵构:史谓赵充国沈勇有大略,其用兵以全师保胜为策,乃汉中兴良将也。

黄震:赵充国老成持重,为国家计,为民生计,而功名之念不入其心。汉世诸将,孰能与比?其谓明主可与忠言,谓老臣不以余命壹为陛下明言,谁当复言之者。笃信力行,不迁就、不回挠,凛然古大臣之风烈,又非特才智而已也。呜呼,使充国得任天下,当如此兵矣,奈何独使之参兵谋而已耶!

陈普:五万消磨作四千,羌人镣尽汉人全。并生虽愧征苗旅,比似嫖姚却大贤。

陈元靓:蠢西戎,盛为边犯。谁可此行?而能自赞。知旡不为,机皆先见。汉之得人,简编称叹。

朱右:维我皇上,聪明天启,衷断如神。思广汉道,以昌后人。于时腹心干城,股肱臣邻,殚谋竭虑,效忠致身,显功名于当世,咸际会于风云。有如博陆侯仗义秉节,定万世策,丰功盛烈,宜尊之而不名,俾冠群列。张以忠勤,韩以有守。充国之制敌振威,魏丙之廉贞忠厚,同心辅治,垂裕不朽。刘杜之材智,梁萧之经术,苏武之节不辱,炳炳乎嘉绩。

韩邦奇:遐想古人李抱真之帅泽潞也,教习步兵,而天下推勇;郭子仪之至朔方也,按诛乱将,而诸镇奉法;赵充国屯要害、浚沟渠而兴屯田,于是羌夷降败。是皆名将也。得是人而布之边陲之上,如李抱真焉,何患乎军士之不振。如郭子仪焉,何患乎纪纲之不伸。如赵充国焉,何患乎帑藏之不足。

黄道周:充国老将,识夷最真。解仇和约,从来不驯。先零罕开,为患正新。熟急熟缓,当以罪论。问谁堪比,无逾老臣。请往一见,胜于百闻。殄灭为期,不贪小勋。忠言罢骑,便宜留屯。初上国计,是不三人。十五十八,后渐转唇。先零之死,期月先陈。尽忠明主,千古称纯。

王夫之:①赵充国之策羌也,制狡夷初起之定算也……盛兵以往,溃败以归,而我吏士之心,遂若疾雷之洊加而丧其魄。故充国持重以临之,使其贫寡之情形,灼然于吾吏士之心目,彼且求一战而不可得,地促而粮日竭,兵连而势日衰,党与疑而心日离。能用是谋而坚持之,不十年而如坚冰之自解于春日矣。虽然,一人谋之已定,而继之者难也。夷无耻者,困则必降,降而不难于复叛。充国未老,必且有以惩艾而解散之,而辛武贤之徒不能,故羌祸不绝于汉世。然非充国也,羌之祸汉,小则为宋之元昊(李元昊),大则为拓拔之六镇(六镇之乱)也,而拓拔氏以亡矣。②宣帝之诏充国曰:“将军不念中国之费,欲以数岁而胜敌,将军,谁不乐此者?”呜呼!此鄙陋之臣以惑庸主而激无穷之害者也。幸充国之坚持而不为动,不然,汉其危矣!③赵充国持重以破羌,功莫盛矣,二十余年而羌人复反,吾故曰:难乎其为继也。当充国时,求战不得、坐而自困之羌,心灰而不敢竞者阅二十年,而皆已衰老。后起之胡雏,未尝躬受挫抑,将曰:汉但能自守,而不能有加于我,前人无能为而受其困,我别有以制汉而汉穷矣。藉令充国未老,天子终以西事任之,抑必有锐师以继之于挫折之余,而辛武贤之徒弗能也。

朱轼:充国料敌制胜,如善奕者之先局无遗算,终局可覆举,横斜曲直,后先左右,虽回易再四,而一着不差。诗曰:‘方叔元老,克壮其犹。’充国可谓老谋壮事矣。昔大禹惟顺水之性以治水,故能建非常之原而万世永赖。营平惟因羌之情以致羌,故能操不战之胜而四夷来王。而是时公卿不怙其前非,朝廷不回于众议。师中锡命,阃外伸威,尤中兴气象哉。

屈大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蔡东藩:①尚力何如且尚谋,平羌全仗幄中筹;屯田半载收功速,元老果然克壮猷。②若赵充国之控御诸羌,能战能守,好整以暇,及请罢兵屯田,尤为国家根本之计,老成胜算,非魏相等所可几及,而宣帝卒专心委任,俾得成功。有是臣不可无是君,充国其亦幸际明良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rfbp2n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