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人物评价

康熙帝:“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雍正帝:“一代完人。”全祖望:“其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

康熙帝:“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雍正帝:“一代完人。”

全祖望:“其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鲒琦亭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光地之学,源于朱子,而能心知其意,得所变通,故不拘墟于门户之见。其诂经兼取汉唐之说,其讲学亦酌采陆王之义,而于其是非得失,毫厘千里之介,则辨之甚明,往往一语而决疑似。”

《清代名人传略》:李光地在其政治活动中,清廉勤政,公忠体国,秉持大义,不拘小节。早年他积极配合清廷平定福建耿精忠、郑经之兵乱,力主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中年他用治理畿辅政务,注重关心民众疾苦,大力兴修河道水利,提倡发展社会生产。晚年他竭诚辅佐康熙帝治国,极力迎合清廷的思想文化政策,曾奉敕编纂了《性理精义》、《朱子全书》、《周易折中》等彰扬程朱理学之书,经康熙帝审定以御纂、御定名义颁行于学宫,对于当时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3卷:“其纯然为学界蟊贼,煽三百年来恶风,而流毒及于今日者,莫如徐乾学、汤斌、李光地、毛奇龄。……汤斌、李光地,皆以大儒闻于清初,而斌以计斩明旧将李玉廷,光地卖其友陈梦雷,而主谋灭耿、郑,皆坐是贵显。然斌之欺君,圣祖察之,光地之忘亲贪位,彭鹏闽人,给事中,与光地同乡。劾之,即微论大节,其私德已不足表率流俗矣。而皆窃附程朱、陆王,以一代儒宗相扇耀,天下莫或非之。质而言之,彼二氏者,学术之醇,不及许衡,而隳弃名节与之相类;阶进之正,不及公孙弘,而作伪日拙与之相类。程朱、陆王之学统,不幸而见纂于竖子,自兹以往,而宋明理学之末日至矣。”(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3卷 新民说: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611页)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3卷:“而李光地、汤斌,乃以朱学闻。以李之忘亲背交,职为奸谀,(李绐、郑成功以覆明祀,前人无讥,全谢山始诃之。))汤之柔媚取容,欺罔流俗,(汤斌虽贵,而食不御炙鸡,帷帐不过枲絅,尝奏对出语人曰:生平未尝作如此欺人语,后为圣祖所觉,盖公孙弘之流也。).而以为一代开国之大儒,配食素王,末流所鼓铸,岂待问矣!” 后此则陆陇其、陆世仪、张履祥、方苞、徐乾学辈,以媕婀夸毗之学术, 文致其奸,其人格殆犹在元许衡、吴澄之下,所谓《国朝宋学渊源记》者,殆尽于是矣。(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3卷 新民说: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718页)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049sv2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