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主要影响

军事思想建计屯田赵充国军事思想赵充国塑像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

赵充国军事思想

赵充国塑像

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思想。

赵充国一生的主要功绩集中表现在晚年,七十三岁时,主动领兵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也许与此有关,他在征战中过份强调“穷寇勿迫”,因而曾放弃痛歼先零羌的战机。

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诸羌开始合作,侵扰汉朝边境,宣帝向赵充国征询对策。赵充国指出,羌人为患,一是羌族原来各部落互相攻击,易于控制,但近几年来他们“解仇合约”,共同反汉;二是羌族与匈奴早就打算联合;三是羌族还可能“结联他种”,即与其他种族联合。据此他提出“宜及未然为之备”的建议,之后进一步提出两条建议:一,加强边防;二,离间羌族各部而侦探其预谋。

他出兵讨伐羌人时,率领不满万人的骑兵巧渡黄河,立稳阵脚,作好战斗准备。到达湟水岸边,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出,只以威信招降,解散羌人各部落联合的计划。

赵充国建计屯田

赵充国陵园

赵充国在朝时,向朝廷上书,详细分析形势,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张。

他建议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当时他的主张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对,但他无所畏惧,反覆上书说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终于为宣帝和大多数朝臣所接受。

留兵屯田之策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ntbqm8g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