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人物生平

家学渊源声名鹊起经济之志退闲逝世虞集家学渊源虞集虞集祖籍成都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祖辈皆以文学知名。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县尉;母…

虞集家学渊源

虞集虞集祖籍成都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祖辈皆以文学知名。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县尉;母亲杨氏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杨文仲是当时解读《春秋》的名家,而其族弟杨栋对性理之学颇有研究,杨氏在耳濡目染下,“尽通其说”,这对早年的虞集有着深刻的影响。

虞集于南宋咸淳八年二月二十日(1272年3月21日)生于湖南衡阳。德祐元年(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元朝南下攻宋,虞汲为避战乱,携虞允文等侨居临川崇仁二都(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石庄乡),自此成为崇仁人。

虞集自幼聪颖,三岁即知读书。在仓皇逃往崇仁途中,无书册可带,于是由杨氏口授他《论语》《孟子》《左传》及欧阳修苏轼等名家文章,虞集听毕即能成诵。等回到长沙后,出外就学,才得到这些书籍的刻本,此时他已经遍读群经,通晓书中要旨了。因为虞汲与隐居崇仁的大儒吴澄的交往,使得虞集得以“契家子”身份跟随吴澄学习,对儒学世界观有了进一步认识。

虞集声名鹊起

元朝统一全国后,虞集受南行台中丞董士选邀请,至其家塾中教书。

元成宗时,虞集至都城大都(今北京市)。大德六年(1302年),经朝臣举荐,被授为大都路儒学教授,虽在教职,但仍勤学不倦。

大德十一年(1307年),除授国子助教,以师道自任,国子监诸生每每携书往其家完成课业,其他学馆的学生亦时常相约向他求教。同年因母亲杨夫人逝世而离职服丧。至大二年(1309年)丧期满后,复任国子助教。至大四年(1311年),改授将仕郎、国子博士。

一次,虞集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位刘姓监生,因醉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怎么教育他人!”纵然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传旨令他“勿竟其事”,虞集仍把刘生失礼的行为报告太子,最终开除了刘生。通过此事,太子更加认为虞集贤能。

虞集经济之志

皇庆元年(1312年),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即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虞集任从仕郎、太常博士。后迁集贤院修撰。他上疏论学校教育问题,多有真知灼见,为仁宗所赏识。

延祐六年(1319年),为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贤院修撰。

泰定元年(1324年),虞集主持礼部试,升授承德郎、国子司业。泰定三年(1326年),进官奉训大夫、秘书少监。泰定四年(1327年),再次主持礼部试,与王约随从泰定帝去上都,用蒙语和汉语讲解经书,上都大臣为其博古通今所折服。连拜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以前职兼任经筵官,进阶奉政大夫。泰定五年(1328年),再兼国子祭酒。

虞集半身像

虞集建议京东沿海土地应让百姓开垦,筑堤以防潮水涌入。既可逐年增加税收,又使数万民众得以在京师周围聚集,增强保卫京师的力量。这些主张虽未被采纳,但后来海口设立万户之计,就是采用其说。

元文宗在登位之前,就对虞集有所了解。他在两都之战击败元明宗重新登基后,即于天历三年(后改元至顺,1330年)命虞集为中顺大夫、奎章阁侍书学士。不久又升亚中大夫,仍兼前职,又根据朝廷“兼职不过三”得诏令,辞去国子祭酒。数月后进阶中奉大夫,更任御试选读卷官。

文宗尊崇儒学,复位后,下诏采辑本朝典章制度,仿效“唐、宋会要”,编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平章事赵世延同任总裁官。后赵世延离任,由虞集独专其责。虞集呕心沥血,批阅两载,于至顺二年(1331年)全书编纂而成,共计880卷,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书编成后,文宗于至顺三年(1332年)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 。

虞集退闲逝世

《经世大典》修成后,虞集以眼疾为由乞外任,未被允许。直至文宗及幼君元宁宗相继去世,元惠宗即位,他才得以告病回归临川。

元统二年(1334年),惠宗遣使赐虞集上尊酒及金帛、文锦,召他回朝。虞集因病不能成行。之后,惠宗允许他在家中为朝廷草拟赐给勋旧及侍臣的诏令。有人提及旧诏之事,意图对虞集不利,惠宗不悦,说:“此我家事,岂由彼书生耶!”

至正三年(1343年),惠宗诏修辽、金、宋三朝史,曾有起用虞集任总裁官的想法,最终未成。当时每有从江右来的使者,朝臣都向其询问虞集近来的状况。

至正八年五月二十三日(1348年6月20日),虞集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七岁。遗命素服薄葬 。惠宗追赠他为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仁寿郡公,赐谥号“文靖”。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hdl8lv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