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皇后人物生平

平凡出身荣登后位铲除政敌扶立太子改立太子垂帘听政杨皇后平凡出身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杨桂枝出生于严州府遂安县辽源十五里坑(今里商乡杉树坞龙门墈杨家基)的一…

杨皇后平凡出身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杨桂枝出生于严州府遂安县辽源十五里坑(今里商乡杉树坞龙门墈杨家基)的一户人家。因外貌惊人而很小就被选送入宫,在吴太皇太后(宋高宗吴皇后)宫里侍奉。桂枝漂亮、聪明、舞唱功非凡、且善通经史、能工于诗、善书画,再加上“举动无不当后意”,深得吴太后宠爱,所以吴太后就把她一直留在身边。后来,杨桂枝被比她小6岁的皇太子赵扩看上,吴太皇太后便把她赐给了皇太子。

杨皇后荣登后位

恭圣仁烈皇后画像

宋宁宗赵扩当上皇帝后,于庆元二年(1196年)封杨桂枝为平乐郡夫人,累进婕妤、婉仪、贵妃。贵妃在众多的妃嫔之中已属凤毛麟角,地位仅次于皇后。

事属凑巧,杨桂枝升为贵妃之后,皇后不幸病亡。谁来替补这个瞩目的角色。按理贵妃晋升为皇后属顺理成章,但问题是曹美人也很受皇帝宠爱,权臣韩侘胄对宁宗皇帝赵扩进言,说女人才学高、知古今、性机警不是好事,建议立性格柔顺的曹美人为后。但宁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杨皇后铲除政敌

嘉泰二年(1202年),杨桂枝被正式封为皇后,她对多嘴的韩侘胄心怀不满。开禧三年(1207年),趁韩侘胄北伐中原失利时,她与史弥远设计把韩侘胄杀死于玉津园。杨皇后很感谢吴太皇太后当年的恩德,在自己的殿阁内贴着吴氏家族的名字,常常指着名字问左右:“这个人可有官职?”又多次让景献太子赵询告诉宰相,凡有授官必须优先授吴氏家族的人。

杨皇后扶立太子

在诛韩事件中,赵询在杨桂枝的授意下反对韩侂胄,与杨桂枝配合紧密,事后杨桂枝也投桃报李。

《宋史·宁宗本纪》记载:开禧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丁亥,诏立皇子荣王〈日严〉为皇太子,更名懤。”这个皇子即景献太子赵询。《宋史·宁宗本纪》又载:“(嘉定元年)是春,子(赵)垍生……(闰四月)癸未,子垍薨,追封肃王,谥冲靖。”嘉定元年是开禧三年的次年,肃王出生于“是春”,姑且算作是春末三月,上距开禧三年十一月赵暇立为皇太子也只有四个来月的时间,按常理推算,立太子之时,宁宗必然已知宫中有嫔妃怀孕之事。当时没有人能预料到肃王会早夭。也就是说,宁宗在宫中还有妃嫔有孕之时,就在杨桂枝的推动下册立了非亲生的养子景献为太子。立太子之后的次月,礼部尚书史弥远也被提拔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开始进入宰相一级。

杨皇后改立太子

史弥远得到了皇后的合作,地位日高,景献太子逝世后,宋宁宗抚养了皇子赵竑。然而史弥远与皇子赵竑不和,暗中欲废了他,立宗室子赵昀为皇帝。

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宁宗皇帝病卒,史弥远召赵昀入宫,遣后史杨谷、杨石二人共同说服杨皇后,皇后认为不可,她说:“皇子是先帝所立,凯敢擅变。”史弥远他们七次往返劝说,皇后始终坚持不可。最后谷、石二人拜而泣曰:“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若不立之,则祸变必生,杨家也无立足之地”。杨皇后默然良久曰:“其人安在?”史弥远速叫赵昀入见。杨皇后对赵昀说:“你今后就是我的儿子了!”这才改诏废赵竑为济王,立赵昀为太子。这么多次的往返劝说,足以见杨皇后在政局中的地位,没有她的点头,史弥远的废立主意便不能成事。

杨皇后垂帘听政

宋理宗赵昀坐上了皇位,他为了感激皇后的恩德,不但尊她为太后,并作了垂帘听政的规定。那年,杨桂枝已经62岁。当然,杨太后垂帘听政,没有像慈禧那样专横跋扈、干涉朝政,她把听政看作是对她的一种尊重。

宝庆元年(1225年)四月七日,杨太后手书“多病,自今免垂帘听政”,主动向百官宣布撤帘,还政理宗,这距她开始垂帘听政还不到八个月。理宗曾两次恳求杨太后继续垂帘,杨氏都没有答应,而是移驾慈明殿安享晚年。

待到她七十大寿时,皇帝率百官在慈明殿为她祝寿并加尊号为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也是那一年,她主动提出退出政坛,还诏祷天地百神,大赦天下。第二年,即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杨太后“崩于慈明殿。寿七十有一,谥恭圣仁烈”(《宋史·理宗纪》为七十六岁)。绍定六年(1233年)四月二十八日,葬永茂陵。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h0g76h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