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煤山上吊时身边的太监:王承恩

崇祯的煤山自杀,以身殉国全了明朝的君王死社稷。而在这次非常事件中,除了主角崇祯,身边的太监王承恩也漏了一次脸,让人记住了。李自成把北京的皇城围成了一只庞大的铁桶…

崇祯的煤山自杀,以身殉国全了明朝的君王死社稷。而在这次非常事件中,除了主角崇祯,身边的太监王承恩也漏了一次脸,让人记住了。

崇祯皇帝煤山上吊时身边的太监:王承恩

李自成把北京的皇城围成了一只庞大的铁桶,眼前,大明朝廷就要咽气儿了。最可怜的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登上了宫殿,想跟大臣们商量商量破敌的计策;想不到,金殿之上,连一个大臣都捞不着。

皇帝立刻变得相当绝望。于是,他跑到后宫里,吧全家老少杀了个精光。随后,自己也跑到皇城后边的煤山,想一口气自杀算了。

不用问,崇祯皇帝束手无策,极度绝望。最起码,身边的大臣们跑了;皇城外的李自成恼了,山海关之外的政敌们,肯定不会火中取栗。《明史》记载,崇祯皇帝一门心思地“上西天”,他极其恼火地发牢骚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想不到,临死还含怨群臣们,觉得自己被彻底给耽误了,即便自杀,也死得其所。

万事难料,谁能想到日暮途穷的崇祯皇帝,还能在最绝望的时候,碰上一位追随自己的“铁哥们儿”,他不是哪位名臣,更不是内宫的“知音”,反倒是一位服侍身边的老太监,他的名字叫做“王承恩”。

原来,这位王承恩始终对皇帝一片忠心,尤其在崇祯走投无路的紧急关头。他不能挽救这条尊贵的生命,只能默默地跟在角落里,保护这位主子,顺顺当当地自杀。

《明史》记载,王承恩当过“司礼秉笔太监”。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命他提督京营。那时,明朝的大势已去,京城内外,守城的士兵都没几个。王承恩亲自发炮,极为勇敢地守卫京城。末了,他也退缩在皇宫里,只能坐以待毙了。不过,他最惦记的还是四面楚歌的皇帝陛下。

在王承恩的护佑下,皇帝满肚子感慨,当然感触到了生死离别,怎么折磨了身边人士的真实本性,他想不到,最终护佑自己的,竟然是一位老老实实的“贴身太监”。最后,崇祯吊在古树上,死了。

王承恩也拎着自我保护的利器(类似最原始的手枪),在崇祯脚下,慨然自杀了。

后来,入关的满洲人沾了大便宜,首先,打跑了李自成,接着,又在明朝的宫殿里,统御天下。

清朝的当家人,很对得起上吊自杀的崇祯皇帝,更褒扬那位王承恩。这位“贴身太监”居然有缘长眠在皇帝陛下身边,想必,他已经自我满足了。

作为太监,王承恩却比无数朝中的大臣文人更有气节,这点上无疑是让很多人感慨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edijaq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