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医生要给光绪帝诊治,慈禧出于何种目的惶恐不已

大清皇帝“病了”霸道、强硬的要求以异国政府的名义法国医生眼中的光绪洋医生的诊断治疗意见一双警惕的眼睛光绪皇帝自从光绪被软禁后一切关于他的消息被封锁,慈禧对外只是…

外国医生要给光绪帝诊治,慈禧出于何种目的惶恐不已

光绪皇帝

自从光绪被软禁后一切关于他的消息被封锁,慈禧对外只是说皇帝病了,1899年11月17日驻背景各国公使联合起来要给中国皇帝派西方医生看病,清宫内务府杂件中发现的一件档案,披露了这一真实、屈辱的事件经过。

大清皇帝“病了”

1898年9月25日,戊戌政变后的第四天,在紫禁城内笼罩了一片血雨腥风。支持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的瀛台,戊戌变法的人士跑的跑,抓的抓,就在人们惊魂未定的时候,突然有传出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了一道谕旨:征召全国的名医来京城,给皇帝治病。

上谕全文如下:“朕躬自四月以来,屡有不适,调治日久,尚无大效。京外如有精通医理之人,即著内外臣工,切实保荐候旨。其现在外省者,即日驰送来京,勿稍延缓。”

据清宫内务府杂件中发现的一件档案所载,谕旨发出不久,便有各地名医应征入都。诸如:直隶、两江、江苏、浙江等督抚保荐陈秉钧、曹元恒、吕用宾、周景涛、杜钟骏、施焕、张鹏年等地方名医,进京为光绪帝诊病。

外国医生要给光绪帝诊治,慈禧出于何种目的惶恐不已

东交民巷

霸道、强硬的要求

北京城东南角,一个叫作东交民巷的地方,住着都是各国公使,面对大清帝国皇帝病情异常关注,这些洋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坚持说,中国的皇帝很健康。

这一事件进而发展到,以英国公使为首的数国驻华公使联合提出要派出外国医生,“代表整个西方世界”,用“当今医学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给中国的皇帝进行“肉体上的体检”。

更为离奇的是,这个无论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辞令中,还是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为上,都属于极其蛮横的要求,竟然在各国公使与帝国政府各级官员间的反复争执之后,被准许了。

外国医生要给光绪帝诊治,慈禧出于何种目的惶恐不已

东交民巷教堂

以异国政府的名义

英国和法国公使的态度明确而强硬,他们说,我们不是为了给中国的皇帝看病吃药,我们只是觉得贵国宣布皇帝生病的举动有点离奇。我们奉我们国家政府的指令,我们必须检查中国皇帝的身体。

更为离奇的是,这个无论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辞令中,还是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为上,都属于极其蛮横的要求,竟然在各国公使与帝国政府各级官员间的反复争执之后,被准许了。

于是,1899年11月17日,法国驻京使署医官多德福蒙诏赴瀛台,给光绪帝进行西医诊治。

外国医生要给光绪帝诊治,慈禧出于何种目的惶恐不已

光绪皇帝

法国医生眼中的光绪

后来,法国医生多德福在回忆当天的情景时说:

在领路太监的指引下,来到了一个阴暗潮湿的小房间里。看到了一个面色苍白,瘦弱不堪的男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个男人和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联系在一起。

多德福医生脱下了光绪皇帝的衣服,扒开皇帝的眼睛看看,用听诊器和压舌板,给光绪皇帝检查身体。这时以往几千年都不曾有过的事情,太监们都呆若木鸡!

外国医生要给光绪帝诊治,慈禧出于何种目的惶恐不已

光绪皇帝合影

洋医生的诊断

多德福医生,根据光绪帝的自述,以及他的临床诊视,多德福发现光绪皇帝:体虚、消瘦、疲倦,同时还有头晕、头痛、面色苍白、气喘、腹泻、腰痛等症状。不过,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而视力和听力下降。

在这个体检中,法国医生也发现了光绪皇帝的一个大问题,可以说是清朝的“致命”问题,那就是光绪皇帝存在遗精和阳痿。但他也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肾的问题,所以,他主张先治肾病。

最重要的是,在这次体检中,还对光绪皇帝的尿进行了检查,并对其中的尿蛋白进行了化学定性检查。这是在中国宫廷医疗中,首次使用化学诊断的方法。

治疗意见

多德福提出他的治疗意见:

建议光绪皇帝大量喝奶,人奶牛奶都行,但要每天6斤,连续多日。人奶显然凑六斤比较难,而牛奶就容易多了。但是,如果喝牛奶,就要加一种叫作“辣格多思”(乳糖。)

另外,还建议光绪皇帝用“西洋吸气罐”,也就是拔火罐。这种拔火罐,据说是起源于古希腊医学。

我们从这件多德福给光绪诊病的档案详细记载来看,说明是年未及而立之龄的光绪,已经多种疾病缠身。

这件宫廷档案,证实了以往所传外国医生给光绪诊病之说,并非市井传闻,而是确有其事。

外国医生要给光绪帝诊治,慈禧出于何种目的惶恐不已

走向共和剧照慈禧太后

一双警惕的眼睛

就在法国医生多德福给光绪皇帝“看病”的时候,慈禧太后始终非常警觉,不动声色地看着探听消息的太监们来来回回的禀报,慈禧太后面无表情,脸色铁青,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小心着,别让洋人给皇上看出别的病来。

当听到法国医生多德福的诊断:光绪皇帝身体无碍的消息后,慈禧太后也许极其失望,她内心的计划不能得逞了!?

一个外国人进入紫禁城给皇帝体检,这是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但直到今天,这个寒冷而屈辱的一天,却仍然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给遗忘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8rb4s11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