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历史遗迹

墓葬书院墓葬公冶长墓,坐落在诸城市马庄乡锡山子(原名公冶山)东南麓。唐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曾追封公冶长为莒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其为…

墓葬

公冶长墓,坐落在诸城市马庄乡锡山子(原名公冶山)东南麓。

唐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曾追封公冶长为莒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其为高密侯,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以“高密侯”从祀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改封先贤公冶子。

公冶长墓上封土为圆锥形,高3米,底径10米。所在锡山又名公冶山,先进村原名公冶长村。墓上原建有公冶长祠,明弘治六年(1493年)始移建于墓前。清代《诸城县志》载有公冶长墓与祠的平面图,并有自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以来三次修缮的情况。今祠已毁,墓尚存。院内碑碣林立,古木参天。

书院

公冶长书院

在安丘市西南城顶山。关于公冶长,《史记》载为齐人,《论语》云鲁人。他自幼俭朴好学,攻读诗书锲而不舍,为人称道。

公冶长书院相传为公冶长隐居读书、授徒之所。此院“环房皆山,裂石出泉,树稳风不鸣,泉安流不响”,确系幽静读书之所。据记载,公冶长书院在明清两代曾得到三度重建和维修,最后毁于1943年。今日堂宇为1989年重建。院中有银杏树两株,黛色参天。院中有明清碑碣4通:一通为明万历三十五年春立,一通为清康熙十五年秋立,一通为清道光九年六月立,一通为清道光二十九年七月立。每逢阴历四月初八,为书院庙会,附近乡民云集在此,交易物资,游览山色,凭吊古人,热闹非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cv29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