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作品赏析
此图绘一根倒垂的竹子从画幅的左上角顺势而下而又翻转而上,秀峭而劲挺。画家截取最动人的姿态来构图,竹竿劲健挺峭,竹枝横斜,竹页飘洒飞舞。作者发挥毛笔的特性,用笔撇…
此图绘一根倒垂的竹子从画幅的左上角顺势而下而又翻转而上,秀峭而劲挺。画家截取最动人的姿态来构图,竹竿劲健挺峭,竹枝横斜,竹页飘洒飞舞。作者发挥毛笔的特性,用笔撇出竹叶,以浓淡墨
区分竹页的正反,与米芾所记'“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相吻合,且竹页之大小、转侧都表现得很生动,对竹竿和页稍出现的飞白笔触也不加修饰,一任自然,全图给人以清新潇洒富有生意的感受。此图重在写实,以浓淡突出竹叶的先后秩序的不同。原因大概是他长期和竹子生活在一起吧,因为熟悉了竹子的特点,所以才会画的如此生动的缘故吧!然而,这与郑板桥的竹截然不同,因为郑板桥的竹重在写意,以意象来表达他的思想,所以才会画出如此活灵活现的竹吧。此图未署名款,仅钤“静闲书屋”、“文同与可”二印,是遗留至今传为文同的作品中,为大家公认的唯一真迹。诗堂上有明初王直、陈循二题,画上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两方鉴藏玺印,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7u3ss67k.html
赞 (28)
相关推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作品赏析
原文《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是陈子昂在极度悲愤的情态下写成的。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出兵,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热情进谏,并自荐分麾下万人为前驱,但武氏以书生轻之,不纳。数日后,陈子昂再谏,激怒了武氏,将其贬为军曹。此时的陈子昂,满怀悲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2025-07-285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