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轶事典故
卫子夫一生身伴君侧,却如深潭照影,平静无波。史书中卫氏虽未能善终,但智者寿、仁者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卫氏早年独得宠幸,后由微贱登至尊、稳居中宫三十八载;其家族为大汉立下赫赫战功;而曾孙刘询中兴汉室,思后园中声乐娱神,元康年间卫氏复家,虽不终也,不亦可乎!野史小说便未多言,至今可供翻阅者唯了了耳。
卫氏吉祥
汉成帝鸿嘉年间以后,成帝宠爱的姬妾逐渐增多。班婕妤将自己的侍女李平进献给成帝,李平得到宠幸,被封为婕妤。成帝说:“过去卫皇后也是出身微寒。”就赐李平姓卫,即称卫婕妤 。
成帝的弟弟中山孝王刘兴没有儿子,成帝认为卫氏的女子都很吉祥,就把卫子豪的小女儿许配给孝王。元延四年,卫姬果然生下儿子,即后来的汉平帝 。
卫后鬓鬒
越剧《汉武之恋》张妙玲饰无论在诗词歌赋中,还是现代文学中,总能偶尔看到关于卫子夫以一头乌黑靓丽的秀发见宠于武帝的故事。然而,纵览史书,却难以从中寻觅到一丝一毫的踪迹。现今可查的,最早记载卫子夫发美的故事出自东汉文学家、天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赋中描述说:卫皇后兴于鬓发之美,赵飞燕得宠于体态轻盈。
另外,在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中,有一段关于卫子夫的描写。其内容大致与史书相符,唯细节之处稍有添加。其中一处写到:“上见其发美,悦之,遂纳于宫中。”
到了宋朝时期,类书《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三·人事部一十四》中更为夸张的说:卫子夫因一头秀发被立为皇后。 虽《史记》、《汉书》中均未提及卫子夫发美与否,然后世诗文作品中多借此言卫子夫发美之典故。亦借卫子夫之鬓发形容女子发美。
卫娘
卫娘,即卫皇后子夫。因歌女得宠于武帝而立为皇后,故诗词中多用“卫娘”来形容姿容冶艳的女子。如:唐代诗人李贺的《浩歌》:“漏催水咽玉蟾蜍, 卫娘发薄不胜梳。” 又如:宋代诗人姜夔的《秋宵吟》:“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
梓童
梓为木中之贵,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关于这种称呼的来历有二种说法。其中一种源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汉武故事》的两个版本都曾写道:卫子夫新入宫,名字排在登记宫人的名簿的末尾,以至于一年多还没有轮到卫子夫入侍武帝。后来武帝挑选宫中不中用的女子释放出宫嫁人,卫子夫哭着请求出宫。武帝说:“我昨天夜里梦见子夫的庭院里生长了几棵梓树,这难到不是天意吗?”于是在这天宠幸了卫子夫,卫子夫怀孕,生了卫长公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5cehmh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