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幺地名传说

南宋初年,洞庭湖一带爆发了以杨幺为首的农民起义。起义的人大多数是贫苦渔民,因被官府压迫相聚造反。为准备和官军作持久战,杨幺的母亲招集当地农民,在沅江县黄茅洲东北…

南宋初年,洞庭湖一带爆发了以杨幺为首的农民起义。起义的人大多数是贫苦渔民,因被官府压迫相聚造反。为准备和官军作持久战,杨幺的母亲招集当地农民,在沅江县黄茅洲东北角上筑了一座城池,非常坚固。城筑成后,众人要取一个名字,杨幺的母亲想,现在是儿子当权,母亲虽参与决策,毕竟是儿子出头的事,于是决定叫子母城。子母城以子在母先,故大小颠倒了。修成后,义军越来越不景气,而官军则越来越多,杨幺兵力不敌官军,决定避实击虚。他派部将张彪去敌人后方。一天,张彪带人马来到沅江与资江相汇处一条小河边,因一时找不到渡船,只好在此扎营,准备第二天设法过河。不想第二天起来一看,这条小河一夜之间干涸,张彪率军顺顺当当过了河。张彪宿营的地方,现在叫“张家寨”,而那条一夜之间干涸的港,现在叫“干溪港”。

张彪带的人马,后来中了官军的埋伏,一万义兵被困在湖洲的芦苇荡中,被官兵放火烧死。这一万多人殉难的地方,叫作“万子湖”。

杨幺自带残部,与官兵苦斗,终被官军杀败。他率手下几十个亲兵向西北方向逃跑,刚跑不过几里,后面追兵逼近。他的亲兵手中推着车子,车子装着义军最后一点粮饷。眼看追兵越来越近,只好将手中车子丢弃,丢车的地方,现在叫“车洲”。杨幺最后逃到湘阴西北面的青山,来到一处地方,正要策马过河,问当地渔民,这叫什么地方,渔民回答:“这是犬口”。杨幺一听,知情不妙,因杨与羊谐音,羊入犬口,必死无疑。恰好这时,官军的大将牛皋赶到。杨幺一见,将手中铁叉一抛,拔剑自刎了。

杨幺抛铁叉的地方,现在叫“铁叉湖”。官军见杨幺已死,就割下他的头颅示众,这头颅在湘阴南湖垸北与益阳交界的资江南岸处挂了三天,故此处地名叫“晒头”,晒与赛同音,现在这里就叫“赛头”了。后来还是杨幺的部下偷了这头颅给埋了,埋头的地方在青山岛下山村,小地名叫“杨幺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49b3kd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