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昪 (南唐烈祖)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
马希萼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五代楚王)
马希萼(900年-953年),南楚第五位国君,楚武穆王马殷之庶三十子,楚王马希声、马希范之弟,楚废王马希广之兄。起兵夺位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因而马希广、希萼之弟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拨马希萼。后汉…
朱友贞 (后梁末代皇帝)
梁末帝朱友贞(888年~923年),又名朱锽、朱瑱,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后梁末代皇帝,梁太祖朱温第三子,朱友珪异母弟。朱友贞是朱温嫡子,初封均王,担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朱友珪篡位后,被授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与赵岩、袁象先、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乾化三年(913年),禁军兵变,…
王建 (前蜀开国皇帝)
王建(公元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是前蜀的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
马希崇 (南楚末代国君)
马希崇是南楚末代国君,楚王马殷之子,马希声、马希范、马希萼、马希广之弟。马希广在位时于天策上将府任天策左司马之职。人物生平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位,因而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拨马希萼,并且经常将马希广的…
杨渥 (南吴第二位国君)
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南吴太祖杨行密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5年—908年在位。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905年,杨行密去世时,虽对他不满意,但因其他的儿子年幼,只得将他召回嘱咐后事,并指定由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他。同年十…
王审知 (五代十国闽国开国国君)
闽太祖王审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闽国开国国君。
刘钧 (北汉第二位皇帝)
汉睿宗刘钧(926——968),原名刘承钧,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汉世祖刘旻次子,北汉第二位皇帝,954年—968年在位。乾祐七年(954年),刘旻去世,辽册封刘钧为皇帝。天会十二年(968年),刘钧去世,享年四十三岁。庙号睿宗,刘钧的外甥同时也是其养子的刘继恩继位。
马希广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
马希广,字德丕,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一母同胞之弟,个性谨慎温顺,马希范对他疼爱有加。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后汉封马希广天策上将军、楚王,因而马希广、马希萼之弟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
刘鋹
刘鋹(942年-980年),原名刘继兴,兴王府番禺县(今广东省广州市)人,汉中宗刘晟长子,南汉末代皇帝。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去世,刘继兴继位,改名刘鋹,改元大宝。刘鋹在位期间,荒淫无度、统治昏庸,国力大衰,朝政糜烂不堪。刘鋹政事皆委诸宦官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大宝十三年(970年),宋朝…
李从厚
李从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5月24日),小名菩萨奴,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一作第五子),母为昭懿皇后夏氏,五代时期后唐第三位皇帝。天成元年(926年),授任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天成二年(927年),改任河南尹。长兴元年(930年),受封宋王,兼任成德节度使。长兴二年(931年),加任…
马希范 (南楚第三位国君)
马希范(899年-947年5月30日),字宝规,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衡阳王马希声异母弟,母陈氏,南楚第三位国君,在位16年(932-947年)。马希范初任镇南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马希范继位。在位前期,与土家族首领彭士愁,歃血为盟,订定《溪州盟约》在会溪坪设立溪州铜柱。马希范与彭…
杨隆演 (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
杨隆演(897年-920年6月17日),字鸿源,初名杨瀛,又名杨渭,南吴太祖杨行密次子,南吴烈祖杨渥同母弟,母夫人史氏,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8年,徐温、张颢弑杀杨渥,拥立杨隆演继位。919年,杨隆演即吴王位,改元武义。920年,杨隆演受徐温欺侮忧郁而死,时年二十四岁,谥号宣王。其弟杨溥称帝后,…
高从诲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南平(又称荆南)第二位国君。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嗣…
高保勖
高保勖(924年—962年12月19日),亦作高保勗,字省躬,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十子,南平贞懿王高保融同母弟,南平第四位国君,960年9月20日―962年12月19日在位。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962年),…
李璟 (南唐第二位皇帝)
李璟(916年-961年9月12日),初名徐景通、徐瑶(李瑶),字伯玉,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生于升州(今江苏省南京市),唐烈祖李昪长子,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
李重进 (五代时期后周将领)
李重进(?~960年),字重进,沧州(今河北沧州市)人,五代时期后周将领、后周太祖郭威四姐福庆长公主之子。后周建立后,授内殿直都知。以姻亲之故,累拜殿前都指挥使。后周世宗即位,迁侍卫亲军都虞候。参加高平之战,颇有战功,拜成德节度使、同平章事,取得“使相”之位。后周恭宗即位,迁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
王延钧 (闽国第三位皇帝)
王延钧(?-935年),继位后更名王鏻(又作王璘),闽国第三位皇帝。王审知次子,王延翰之弟。王延钧原任泉州刺史。天成二年(927年),杀兄王延翰自立。被王延禀推戴为威武留后。五月,后唐明宗任命王延钧为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琅琊王。七月,后唐又遣吏部郎中裴羽、右散骑常侍陆崇,进封王延钧为闽王。后唐…
刘隐 (唐末五代岭南割据军阀、南汉政权奠基者)
刘隐(874年―911年4月4日),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唐朝末年和五代初年岭南割据军阀,南汉政权的实际奠基者。封州(今广东新兴县)刺史刘谦长子,南汉高祖刘䶮之兄。生母是南汉追尊武皇后韦氏。刘谦死后代任封州刺史。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刘隐出兵奇袭肇庆、广州,成为两广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被封为静…
刘暠 (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
刘知远(895—948年),即后汉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长大后,面有特象,为当时人所咋异。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后唐明宗及后晋高祖时颇得战功。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称帝,复为天福十二年。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