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裴冕 (唐朝宰相)
裴冕(703-770年),字章甫,河中府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朝宰相。裴冕出身河东裴氏(中眷裴氏),以门荫入仕,授渭南县尉,迁监察御史、出任河西(哥舒翰)行军司马。安史之乱时,参与拥立唐肃宗李亨即位,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两京收复后,册封冀国公,出任西川节度使,入为右仆射。唐代宗即位后,充山…
卢承庆 (唐朝宰相)
卢承庆(595—670),字子馀,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郡)人,封范阳定公。卢思道孙,卢赤松子。唐朝大臣,唐高宗年间任宰相。卒年76。配范氏,生二子:长子景祚,次子景裕。成语“宠辱不惊”讲得就是他的故事。
常衮 (唐德宗时期宰相)
常衮(729-783年),字夷甫,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德宗时期宰相,三原县县丞常无为之子。天宝十四年(755),状元登第,授起居郎。永泰元年(765年),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763年),授右补阙,充翰林学士,迁考功员外郎。大历九年(774年),升礼部侍郎。连续三年,主持科考。处事谨慎、墨…
苏良嗣 (唐朝宰相)
苏良嗣(606年-690年),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宰相,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苏良嗣出身于武功苏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府司马、洛州长史、冀州刺史、荆州长史、雍州长史、工部尚书。武则天临朝,苏良嗣拜相,担任纳言,封温国公,后升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载初元年(690年),苏良嗣进拜特…
苏瑰 (唐朝宰相)
苏瑰(639年-710年),一名瓌,字昌容,京兆武功(今陕西杨凌大寨镇)人,唐朝宰相,西魏度支尚书苏绰玄孙,隋朝尚书左仆射苏威曾孙。苏瑰进士出身,历任恒州参军、豫王府录事参军、朗州刺史、歙州刺史、扬州长史、尚书右丞、户部尚书、侍中、吏部尚书、右仆射,封许国公。710年(景龙四年),唐中宗去世,苏瑰极…
魏征 (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
姚崇 (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
张弘靖 (唐朝宰相、书法家)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张弘靖初以门荫,授河南府参军,迁蓝田县尉。唐德宗时期,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迁工户二部侍郎、陕州观察使、河中节度使。唐宪宗时期,担任宰相…
张文瓘 (唐朝宰相)
张文瓘(606-678年)字稚圭,贝州武城人,唐朝宰相。张文瓘出身于清河张氏,贞观年间明经及第,历任并州参军、水部员外郎、云阳县令、东西台舍人。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咸亨三年,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兼大理卿。上元二年,拜侍中。仪凤三年,反对唐高宗征讨新…
宗楚客 (唐朝宰相、诗人)
宗楚客(?—710年7月22日),字叔敖,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朝宰相、诗人,母为武则天同族姐妹。举进士出身,历任外官。武则天执政时,累迁户部侍郎。坐罪奸赃,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年),升任宰相,得罪权贵武懿宗,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4年),复为宰相。唐中宗复位后,拜中书…
杨绾 (唐朝中期名相)
杨绾(718年-777年8月27日),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名相,户部侍郎杨温玉之孙、醴泉令杨侃之子。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早年以聪慧闻名。唐玄宗时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载(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名列第一,升为右拾遗。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绾前往唐肃宗所在的…
杨国忠 (安史之乱导火索)
杨国忠本名杨钊,唐朝蒲州永乐人。唐中期权臣,奸臣。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用奸佞,败坏朝纲。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六月。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升任宰相,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使杨国忠被杀。
长孙无忌 (唐朝宰相)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
刘洎 (唐朝宰相)
刘洎(?-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治监国,兼…
桓彦范 (唐朝宰相)
桓彦范(653年-706年),字士则,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唐朝宰相。桓彦范早年曾历任司卫寺主簿、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司刑寺少卿,后与敬晖、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扶阳郡王。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五…
崔湜 (唐朝宰相)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
马周 (唐朝宰相)
马周(601年-648年),字宾王,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人。唐朝宰相。马周小时候是孤儿,家境贫寒。喜好学习,落拓不为州里尊敬。武德年间,补任博州助教。离职游学长安,寄住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631年),上书谏言有功,拜门下省值班侍奉,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谏议大夫。接续郑国公…
王及善
王及善(618年-699年),洺州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武则天时文昌左相(宰相)。他担任内史时,人称为“鸠集凤池”。唐高宗时,累官至礼部尚书。他规定官员不准骑驴上班,又派人终日驱逐,人称“驱驴宰相”。死后,赠同凤阁鸾台三品、益州大都督,谥“贞”。
高冯 (唐朝宰相)
高季辅(596年-654年),名冯,字季辅,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高季辅出身于渤海高氏,早年曾参加农民起义,归唐后历任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多次指陈时政,得到唐太宗的称赞。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相…
李吉甫 (唐朝元和名相)
李吉甫(758~814年),字弘宪,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政治家、地理学家,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宰相李德裕父亲。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少好学,能属文。早年以门荫入仕,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年,迁太常博士、,转户部屯田员外郎,治理明州、忠州、柳州、饶州,入为吏部考功郎中,迁中书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