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盛世却最终死于安乐的李隆基,转变那么大的原因是什么?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因此也被称为李三郎,也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嫡孙。李三郎在少年之时颇有一番江湖情怀,喜欢广交四方豪杰,如忠心耿耿的,对他后来帮助很大…
创造盛世却最终死于安乐的李隆基,转变那么大的原因是什么?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因此也被称为李三郎,也是唐高宗武则天的嫡孙。李三郎在少年之时颇有一番江湖情怀,喜欢广交四方豪杰,如忠心耿耿的,对他后来帮助很大的高力士便是其中的一个。

他本身也生得相貌英俊,素有雄心壮志。正是由于具有了这些非凡的特质,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很受其祖母武则天的青睐,八岁之时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在武则天结束了干涉朝政之后,李隆基便联合他的姑母太平公主发起了"唐隆政变",将中宗皇后,安乐公主及其韦氏集团一网打尽。由于他拥立睿宗李旦复位,因此被册立为太子。 李隆基正式登基后,又很快地铲除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将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在他执政的前期,重用了一大批贤能人士,积极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方面的改革,从而 使得国家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这也就是继贞观之治后的又一个盛世:开元盛世。

世事总是那么得反复无常,前半生还在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也确实称得上唐明皇这个称谓了!可就在一次偶然的相遇,彻底地将本来美好的一切转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也就是本文开头的那段故事了。

唐玄宗在太子府的一次宴会上看到了本是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姿色非常地非色,于是便开始一心沉浸于杨玉环的追求之中。当时高力士作为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则一眼便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决定帮助搓合他们两个。

但由于受到朝制及天下舆论的限制,他便让杨玉环先遁入空门脱尘洁身之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让唐玄宗将其迎回宫中。一切也确实顺利地按照原定计划的那样实现着,也向后人揭示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创造盛世却最终死于安乐的李隆基,转变那么大的原因是什么?没想到高力士的一番好心却引来了一场凄惨的悲剧,既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悲剧,也可以说是一个朝代的悲剧。唐玄宗自将杨玉环迎入宫中之后,便从此开始过起了歌舞升平的日子而荒废了朝政。

并且还被色娱迷乱了心智而不辨忠奸,杨玉环自入宫以来可谓是侍宠若娇,其家族中的成员也相继由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此时的唐王朝内有奸相杨国忠外有强藩安禄山,是危机四伏。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与其同党史思明统率大军十五万开往唐王朝都城长安。此时的唐王宫可谓是"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唐玄宗不得不离开这座曾经霓裳时舞而今却烽烟四起的长安宫。后面便是那段传颂千古的李、杨二人生死诀别的场景了。

由于逃经马嵬驿这个地方时,龙武大将军惊陈玄礼带领士兵发生哗变,一致要求处死时为国相的杨国忠,以及杨贵妃。他们认为引起此次的逃亡的罪魁祸首便是他们二人。发动的安史之乱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而历史则由此而将杨贵妃视为了祸国的红颜。

李白的《长恨歌》将李、杨两人从相识相守到祸起薄命这段生离之别的情景演绎得淋漓尽致。

虽然他们两个岁数相差甚多,但如果他们只是一对平民夫妻也许会过得非常幸福。唐玄宗是个精通音律的人,与杨玉环可以说是郎才女貌的一对。但作为位高权重的一国之君而言,他的身旁一直有很多势力分子在虎视眈眈,也就由不得他有半点糊涂了。

唐玄宗可以说是一个功过参半之人,为什么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大多数传至几世便灭亡了,人一生只要自己活着,就不要想着好逸恶劳,坐亨其成。应当是抱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死"的生活态度,唐玄宗所酿就的过失有一部分是由于功大自满这方面的因素。"满招损,谦受益",做人不仅仅要一辈子辛勤耕耘,还要时刻远离自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v12694s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