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人物生平
丘濬少年天才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十一月初十,丘濬出生于琼山县府城镇下田村(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红城湖路金花村)。
丘濬幼年失去父亲,母亲李氏教他读书,他看一遍就能背诵。六岁能作《五指山诗》出口成章。家贫无书,曾经走数百里路借书,必定将书借到才罢休。
正统九年(1444年),考取广东乡试第一名。
正统十二年(1447年),赴京参加会试,不第。
丘濬步入仕途
景泰五年(1454年),举进士及第,廷试当为一甲及第,以策中颇触时讳,遂以貌寝为由改二甲第一,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参编《寰宇通志》,景泰七年书成后被明代宗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丘濬在翰林院任职后,见闻更加广泛,尤其熟悉国家典故,以经国济民自负。
丘濬献言军事
成化元年(1465年),两广有战事,丘濬向大学士李贤上书,指明陈述形势,井井有条数千言。李贤对他的谋划很欣赏,向皇帝禀报,明宪宗命将丘濬的谋划抄写下来,让总兵官赵辅、巡抚都御史韩雍看。韩雍等攻破贼军,虽然不完全是用丘濬的计谋,然而丘濬因此在朝臣中颇有威望,任职期满,晋升为侍讲(从五品)。
丘濬国子祭酒
成化二年(1466年),参与撰写《英宗实录》,这一年秋天,升为侍讲学士(从五品)。
成化十三年(1477年),《续通鉴纲目》成书,提升为翰林院学士,十六年,加封礼部侍郎、调任国子祭酒(从四品)。当时学习经义的书,好尚奇险怪异之文,丘濬在主持南畿的乡试时,在分考和会试中他都痛切地抑制这种文风。丘濬任职国子监后,他督促国学生时,尤为恳切地告诫他们将文体返归正道。不久晋为礼部右侍郎(正三品),掌管祭酒事务。
丘濬完备典籍
丘濬《大学衍义补》书影
丘濬认为真德秀著的《大学衍义》对于治国平天下的条目叙述得不完备,丘濬就博采群书补充了这些内容,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写成《大学衍义补》160卷。明孝宗继位(1488年)后,他向孝宗呈上此书。孝宗认为该书不错,赏赐黄金纸币奖励丘濬,并命令有关部门刊印发行。特别提升为礼部尚书(正二品),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充任修撰《宪宗实录》的副总裁。
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宪宗实录》书成,加封丘濬为太子太保。十月,丘濬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尚书入内阁任职从丘濬开始,丘濬当时七十一岁。他认为《大学衍义补》所撰述的都可见之行动,请求摘其要点奏报皇帝,并下内阁商议付诸实行。孝宗批准他的请求。
丘濬劝帝贤明
弘治五年(1492年),丘濬上言道:“臣在成化年间见到彗星三次出现,遍扫三垣,方圆五六百里大地发生地震。近来彗星出现在天河,每天地震天鸣不已,怪鸟在宫中鸣叫三声。《春秋》二百四十年,记载出现慧星三次,地震五次,飞禽两次。现在却在二十年之间屡次出现,非常令人害怕。希望陛下体会上天的仁爱,想到祖宗创业的艰难,修身清心以立根本,而适应政事的需要,谨慎对待自己所喜好、崇尚的东西,而不被异端所迷惑,节约财物,不至于耗费国家财富,公正地使用人才,不偏听偏信,禁止以私事谒见请托,明确义理,保持节俭的品行,勤于政务,那么,阿谀求宠、邪门旁道的乱政之徒就不敢为非做歹,天灾就可以清除。”接着列举二十二种时弊,孝宗都接受他的意见。弘治六年(1493年)由于眼病免去上朝。
丘濬刚正不阿
邱文庄公(丘濬)像
丘濬在位时,曾经用宽大为怀启发孝宗,以忠厚来改变士风。只是生性偏狭,曾与刘健在商议事情时,因意见不合,竞把帽子摔下地。言官说话不中他意,丘濬总是当面驳斥。他与王恕关系紧张,以至不说话。弘治六年(1493年)考核群吏,王恕上奏章要罢免二千人。丘濬则请求未满三年的仍任原职,无特别贪婪残暴劣行的官吏仍留任,留下九十人。王恕争辩无结果,要求离职。太医院判刘文泰曾经与丘濬家有过来往,刘揭发王恕失职,王恕怀疑刘是受丘濬指使,而舆论大哗,说疏稿是丘濬写的。王恕竟由此事被罢官,人们由此对丘濬很有看法。给事中毛珵、御史宋德、周津等纷纷上奏章弹劾丘濬不能位居相位,孝宗不理睬。
弘治七年(1494年)八月,加封丘濬为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丘濬卒于任上
丘濬在朝廷的最后几年,他陆续呈上了十三份奏章请辞还乡,但却没有得到孝宗的批准。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初四日,丘濬在任上去世,终年七十六岁,孝宗下旨辍朝一日赙宝钞一万贯,追赠“太傅”,谥号“文庄”。
弘治八年(1495年)三月十二日,孝宗又撰写了《特赐谥策文》,命行人宋恺扶灵将遗体运回海南,灵柩抬到海口滨涯村时缆绳突然神秘地绷断,于是就地安葬。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uudrua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