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深生平简介

陆深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六十八岁。先祖世居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曾祖德衡于明初入赘于上海浦…

陆深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六十八岁。先祖世居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曾祖德衡于明初入赘于上海浦东洋泾章姓人家,这是陆氏定居浦东之始。陆深幼年聪明过人,五六岁即能辨字义并朗诵古诗,稍长洞究经史,文思警锐。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以文章有名。又善书,仿李邕、赵孟頫体。

弘治十四年(1501年)至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后中会试第九名;至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二甲第八名。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正德十二年(1517)受皇帝简派,担任同考官,舒劳、夏言等皆为陆深所得士,后来都成为名臣。

陆深擢为国子监司业。丁父忧归。服满,不赴补。朝中大臣,纷纷荐举,起为祭酒,充经筵讲官,在帝前讲课。讲章原多由内阁删定。一次讲课完毕,陆深对世宗说:“臣今日讲章经阁臣改纂,其间必自有深意。然臣愚以为,嗣后且存诸臣所见,各尽其忱。一则圣德日新,广延纳牖;且壅蔽之患,永杜后来。”他的这一要求得到了世宗的许可。原来的讲章是桂萼更定的,桂萼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此人性猜狠,好排斥异己,陆深改讲章事,被桂萼责为欺罔,陆深只得上疏谢罪,世宗批答说:”讲章阅看系旧规,不必更改。若有所见,当别具闻。“于是陆深条奏有关圣学干余言上于皇帝。由此,更受桂萼所忌,被谪为延平府同知。

后又迁山西提学副使,在此任上,他秉公办事,为阳曲县秀才刘镗平反冤狱。刘镗的父亲,为县令所笞,下狱而死。刘镗诉于御史,御史赵镗,听从县令先入之言,反降罪刘镗,陆深为刘镗辩冤,而无结果,只得疏劾赵镗。赵镗也疏劾陆深。最后下科会勘,弄清了真相。不久,陆深补浙江副使,仍理学政。历四川左布政。嘉靖十六年(1537年),改太常卿,兼侍读学士。世宗南巡,命陆深随从,掌行在翰林院印,世宗亲笔删“侍读”二字,进詹事。

嘉靖十九年(1540年)辞官回故里浦江东岸,在其旧居“后乐园”修建“后乐堂”、“澄怀阁”、“小沧浪”、“俨山精舍”等景点。今浦东陆家嘴“花园石桥”一带即其遗址。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敕葬于浦江东岸(今海兴路56弄~162弄之间),今浦东陆家嘴即以其故宅和祖茔而得名。其墓于1970年在浦东陆家嘴因人防工程发掘而毁,陆深干尸被送进火葬场火化。出土金、铜、玉等文物饰件160件,由上海博物馆保存。

陆深本人墓志铭由其学生、嘉靖中期内阁首辅夏言撰写。陆深之妻梅淑人墓志铭由其同乡、嘉靖晚期及隆庆初期内阁首辅徐阶撰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udtjpkc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