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深个人成就
陆深书法
陆深书画作品(4张)
陆深书法遒劲有法,少时作小楷极精谨,有黄庭经遗意,后效法李邕、赵孟頫,尝自言:“吾与吴兴同师北海,海内人以为吾取法于赵。”其真草行书如铁画银钩,赏鉴博雅,为词臣冠。为人作书,甚认真,每书通常要废十余纸才罢。明代著名政治家夏言曾说“文裕书法妙逼钟、王、比之赵雪松而遒劲过之。”莫如忠云:“俨山先山书法雅宗赵松雪,晚熔李北海,两晋风格,宛然县存、足传不朽。”代表作品《瑞麦赋》有上下卷,长3米左右,350余行,上卷从“瑞麦赋”三字标题开始,至“受冻而仆者又如干矣”止,共145行,下卷自“天子轸念南服”至末行题款,共213行。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陆深著述
陆深致仕后,明世宗还很想念他,一日世宗问侍臣翟銮:“陆深、张邦奇学问孰优?”翟銮回答说:“陆远过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陆深有很高的评价:“今观其集,虽篇章繁富,而大抵根柢学问,切近时理,非徒斗靡夸多,当正嘉之间,七子之派盛行,而独以和平典雅为宗,毅然不失其故步,抑亦可谓有守者矣。”《总目》又谓“深最留心史学”。陆深摭刘知几《史通》之精华,巢括排纂,别分门目,而广采诸家之论以为佐证,撰《史通会要》三卷,凡十七篇,为明代史学批评著述中杰作。《四库全书总目》有专条论说。陆深在翰林院记其每日所得,成《玉堂漫笔》三卷,对历史典故考核精详。其中记杨士奇子稷得罪,为出于陈循所构陷,是为《明史》所未详。
陆深撰《俨山集》
在《传疑录》一书中,陆深针对明代宗禄之弊,叙述明宗室恩薮等杀之制,为研究明中叶宗室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此外,在陆深的杂记和日记中,论明代史事得失与当时故实,俱有精辟见解。如在《淮封日记》中,录马中锡抚贼事,较《明史》所载更完备。陆深出入馆阁,前后几四十年,每见前辈抄录所得章故,便命其子熟读而收藏之。他说,士君子用世,非兼通今古,何得言经济。他又说,今世学者,不留心当代事故,一问及朝廷典章、及一代之经制沿革,恍如隔世。对这种人,陆深说:“纵才华迈众,恐其见诸施为,白至窒碍,宜识者目为俗子,无足怪焉。”他又说:“士贵博古,亦要通今。博古而不通今,无用之学;通今而不博古,无体之学。”由于陆深文章能经世致用,许多文章收入明陈子龙等所编《明经世文编》中。《四库全书》、《明经世文编》,都从不同角度对陆深的学术成就予以高度评价。吴履震《五茸志逸》中把陆深与元代陶宗仪相提,说:“吾乡自陶南村撰《辍耕录》及《说郛》,嗣后,陆祭酒俨山最称博雅。”陆深自己论文说:“文章虽小技,要之天地灵秀之气,籍吾泄之笔端,苟不出之胸襟,何名作家?”陆深藏书
陆深又是历史上著名藏书家。《中国藏书家考略》略云:陆深喜收书,积蓄甚富,撰有《江东藏书目录》。其自序略云:余家学时喜蓄书,然视视屑屑,不能举群有也。壮游两都,多见载籍,然限于力,不能举群聚也。问有残本不售者,往往廉取之。故余之书多断阙。阙少者或手自补缀,多者幸他日之偶完而未可知也。陆深的好友何良俊在其《四友斋丛说》中说:陆藏书数量有数万卷。陆深藏书从他祖父算起,到陆深已是三代了。
陆深的祖父,叫陆墙,据《陆墙小史》载:“好读书,又好古物,每见书法、名画之类,必以重价购求得。”陆深的父亲陆平,也喜看书购书。陆深的藏书楼名为“江东山楼”,建在陆氏后园内土冈之上。陆深的藏书是为他的治学服务的。他在学术研究上的博大,与他的藏书分不开。他手编的《江东藏书目》,与一般书目不同,不是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的,而是根据便于实用而设置门类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读古人书,须从己躬合处用工,不可如矮人观场,随众喧喝。”陆深的藏书分十三类,以正经为第一,理性第二,正史第三,非经非史的古书第四,诸子第五,文集第六,诗集第七,类书第八,杂史第九,山经地志类的诸志第十,韵书第十一,小学医药第十二,方术杂流类第十三。
家富藏书,中年时游都市,多见藏书之家,遂多方收集载籍而归。而他限于财力,不能多购精本,有残本而廉价购之,藏书有残缺者,加以补抄。有家藏书目为《陆文裕藏书目》,已佚。另撰有《江东藏书目》。《江东藏书目·序》载于《式古堂书画考》中,其著录类例为经书、理性、史、古书、诸子、文集、诗集、类书、杂史、诸志、韵书、小学医药、杂流13大类,叶昌炽论其小学和医药和为一类,为诸家所未有。藏书楼有“绿雨楼”,东称“素轩”,北称“澹室”,中为“书窟”、“江东山楼”等。乾隆时所编的《四库全书》中收录陆深著述有21种。卒后,嘉靖帝赐以“先代名臣”之名,以示尊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q5hg1s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