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昼史籍记载

刘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也。少孤贫,爱学,负笈从师,伏膺无倦。与儒者李宝鼎同乡里,甚相亲爱,受其《三礼》。又就马敬德习《服氏春秋》,俱通大义。恨下里少坟籍,便杖…

刘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也。少孤贫,爱学,负笈从师,伏膺无倦。与儒者李宝鼎同乡里,甚相亲爱,受其《三礼》。又就马敬德习《服氏春秋》,俱通大义。恨下里少坟籍,便杖策入都。知太府少卿宋世良家多书,乃造焉。世良纳之。恣意披览,昼夜不息。河清初,还冀州,举季才入京,考策不第。乃恨不学属文,方复缉缀辞藻,言甚古拙。制一首赋以"六合"为名,自谓绝伦,吟讽不辍。乃叹曰:"儒者劳而少工,见于斯矣。我读儒书二十余年而答策不第,始学作文,便得如是。"曾以此赋呈魏收,收谓人曰:"赋名六合,其愚已甚,及见其赋,又愚于名。"昼又撰《高才不遇传》三篇。在皇建、大宁之朝,又频上书,言亦切直,多非世要,终不见收采。自谓博物奇才,言好矜大,每云:"使我数十卷书行于后世,不易齐景之千驷也。"而容止舒缓,举动不伦,由是竟无仕进。天统中,卒于家,年五十二。

------- 《北齐书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儒林 刘昼》

刘昼,字孔昭,勃海阜城人也。少孤贫,爱学,伏膺无倦。常闭户读书,暑月唯着犊鼻裈。与儒者李宝鼎同乡,甚相亲爱。宝鼎授其《三礼》,又就马敬德习《服氏春秋》,俱通大义。恨下里少坟籍,便杖策入都。知邺令宋世良家有书五千卷,乃求为其子博士,恣意披览,昼夜不息。还,举秀才,策不第,乃恨不学属文,方复缉缀辞藻。言甚古掘,制一首赋,以六合为名,自谓绝伦,乃叹儒者劳而寡功。曾以赋呈魏收而不拜。收忿之,谓曰:"赋名六合,已是太愚,文又愚于六合。君四体又甘于文。"昼不忿,又以示邢子才。子才曰:"君此赋,正似疥骆驼,伏而无妩媚。"昼求秀才,十年不得,发愤撰《高才不遇传》。冀州刺史郦伯伟见之,始举昼,时年四十八。

刺史陇西李玙,亦尝以昼应诏。先告之,昼曰:"公自为国举才,何劳语昼!"齐河南王孝瑜闻昼名,每召见,辄与促席对饮。后遇有密亲,使且在斋坐,昼须臾径去,追谢要之,终不复屈。孝昭即位,好受直言。昼闻之,喜曰:"董仲舒公孙弘可以出矣。"乃步诣晋阳上书,言亦切直,而多非世要,终不见收采。编录所上之书,为《帝道》。河清中,又著《金箱璧言》,盖以指机政之不良。

昼夜尝梦贵人若吏部尚书者补交州兴俊令,寤而密书记之。卒后旬余,其家幼女鬼语,声似昼,云"我被用为兴俊县令,得假暂来辞别"云。昼常自谓博物奇才,言好矜大。每言:"使我数十卷书行于后世,不易齐景之千驷也。"容止舒缓,举动不伦,由是竟无仕,卒于家。

------- 《北史 卷八十一 列传第六十九儒林上 刘昼》

刘孔昭昼缉缀一赋,以《六合》为名,自谓绝伦。曾以呈魏收而不拜,收忿谓曰:“赋名《六合》,已是大愚;文又愚于《六合》;君四体又愚于文。”刘不胜忿,以示邢子才。子才曰:“君此赋,正似疥骆驼,伏而无妩媚。”

------- 《古今谭概 矜嫚部第十二 六合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t2d7mh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