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遗忘的一位名将

李愬(773~821),字元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父李晟,是唐德宗时的优秀将领。李愬善骑射,有谋略。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凭其父的功业起家,受封太常寺协律郎…

李愬(773~821),字元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父李晟,是唐德宗时的优秀将领。李愬善骑射,有谋略。

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凭其父的功业起家,受封太常寺协律郎,调任卫尉少卿、右庶子、少府监等职。后任坊(今陕西沮水)、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因治州有功,被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唐邓节度使,参与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叛乱,于次年(817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战后以功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败平卢李师道,连战皆胜。

李愬出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彼时的唐朝已经从开元盛世而远去,自安禄山之乱后,军阀丛生,藩镇割据,外胡入寇,民不聊生。唐朝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自元和九年(814年)起,有志于削平藩镇的唐宪宗李纯不断对淮西(今安徽等地)用兵,讨伐拥兵自立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久战无果,于是李愬毛遂自荐,开始了他征服淮西的步伐。

被历史遗忘的一位名将

李愬画像

示敌以弱

元和十二年(817)正月,李愬到唐州赴任,唐朝士兵在经历了伤亡战败之后,无心作战。李愬了解情况后,他分析了敌我情况之后,没有急于去整顿军纪、训练部队,当有人问起时,李愬就说:“敌人知道袁滋的军纪松懈,我不想改变袁滋的做法引起敌人的警惕。”于是他又故意对三军将士宣布:“皇上知道我柔弱,能够忍受屈辱,特派我来休养士卒。至于作战,我可不行。”将士们听后放了心。

李愬上任之后,果不食言。不仅遣散了随军的乐伎,而且自己也不饮酒作乐。他一头扎到士兵之中,问寒问暖,让有病的去看病,有伤的去养伤,一些重病号,他还亲自侍候抚慰。士卒家中有事或父母病故者,他主动赠送钱粮布帛,给假回家料理。平时,和士卒们聊天,他也不摆一点架子,这样李愬和士卒们的关系迅速亲近起来。而敌人果然中计,认为高霞寓、袁滋都吃了败仗,李愬的名望地位不值得惧怕,所以并不加防范。

以诚待降

李愬派人巡回侦察,遇到吴元济的捉生虞候丁士良,与他交战,将他擒获。丁士良是吴元济手下骁将,经常危害唐州、邓州等地。大家请求将其丁士良剜心处死,李愬答应了。不久,李愬把丁士良叫来,当面责问他,丁士良并无恐惧的神色。李愬说:“丁士良真是一位大丈夫!”便命令为他松绑。丁士良主动请求为李愬效力,被任命为捉生将。丁士良很感激,遂向李愬献计,生擒获文城栅守将吴秀琳的谋主陈光洽,来逼迫吴秀琳投降。

不久,吴秀琳率文城栅(今河南遂平)军队向李愬投降。于是李愬领兵来到文城西面五里,派唐州刺史李进诚率兵士八千人来到城下,召呼吴秀琳,城中箭石密集如雨,大家无法前进。于是李进诚回来后报告“敌人是假装投降,我们不能相信啊”。李愬说:“这是等候我亲自前去啊。”便亲自来到城下,吴秀琳就收起兵器,扑到李愬的马前,李愬抚摩着他的脊背,好言安慰,收降了吴秀琳的三千人马。

李愬想要进攻蔡州,询问吴秀琳。吴秀琳认为想要夺取蔡州,必须要有敌将李祐。李愬就设计生擒李祐,并力排众议赦免了他。当时,李愬准备掩袭蔡州,谋划更为隐秘。他常常单独叫来李祐,屏退外人,有时谈话一直延续到半夜。众多将担心李祐再次叛变,时常规劝李愬,李愬反而对待李祐更加优厚。结果各军每天都有文书声称李祐是淮西内应,而且说是听敌方奸细讲的。李愬担心诽谤事先传到朝廷,自己来不及搭救李祐,便握着李祐的手悲伤地说:“也许是上天不愿意平定这伙贼人吧,为什么你我二人相互了解得如此深切,但是不能够制服众人的议论呢?”便对大家说:“既然诸位怀疑李祐,请大家让他到天子那里接受判决吧!”于是,李愬将李祐送往京城,事先暗中上表说明情况,说:“如果杀了李祐,就无法成功。”于是宪宗颁诏释放李祐。李愬见到李祐后,非常高兴,任命他为散兵马使,让他带着佩刀,巡视警戒,在自己的帐中往来。有时,李愬与他一同就寝,秘密交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祐感动的哭泣声。

奇袭蔡州

于是在十月,风雪交加,叛军放松警戒。李愬利用天气有利于奇袭,命史旻留镇文城,命李祐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自己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城率三千人殿后。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的任务。李愬只下令说向东。东行三十里后,唐军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守军不备,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李愬留五百人守城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五百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李愬才宣布说“进入蔡州捕捉吴元济!”将领们都大惊失色。监军哭泣道:“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被冻死的人马随处可见。从张柴村向东的道路,都是朝廷军队从未走过的,人人都认为这次必死无疑,但他们都畏惧李愬,不敢违抗他的命令。 夜半十分,雪下的更大了,军队急行了七十里,抵达蔡州。李愬命令士卒惊扰鸡、鸭,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音。自从吴少诚(德宗时淮西节度使,自他以后,吴氏三代割据淮西长达三十年)抗拒朝廷命令以来,唐军已有三十余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没有发现唐军的行动。四更时,李愬军到达蔡州城下,蔡州城没有一人发觉。李祐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照常报更,以免惊动敌人。

李祐等人得手后,便打开城门,迎纳唐军。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夺得内城。鸡鸣时分,李愬已经包围了吴元济外宅。这时,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帮报告吴元济官军来临。吴元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接着,又有人来报告说:“城已陷。”吴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起床后,吴元济听到李愬发布号令的声音,响应者有近万人,吴元济才感到害怕,说:“这是个何种规模的常侍,尽然能到达此地”,率左右亲随登上牙城抗拒。十七日,牙城破,吴元济投降。这一天,申州,光州军队两万多人相继前来投降。

被历史遗忘的一位名将

降者相继于道

李愬治军有方,奉己俭约,从不薄待诸位将士,得尽军心;又知人以明,带人以正,敢于重用降将。他见机能断,敢于抓住蔡州空虚的时机,实施奇袭;又长于谋略,善于麻痹敌方,瓦解敌方民心和士气。这些,都使他能利用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利。李愬奇袭的成功并非出于偶然。

被历史遗忘的一位名将曾有诗赞赏李愬的功绩:

雪夜平吴自一奇,功成犹守分尊卑。

櫜鞬道左躬迎帅,此礼藩方久不知。

资料参考:《资治通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t1smt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