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容擒倭东沙
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在福建沿海辛劳奔驰十多年的沈有容终于得以调往浙江升任参将。福建巡抚想要沈有容留下,福建的百姓们也说:“吾侪得再借将军高枕矣。”但沈有容因为十余年没有回家看望老迈的母亲,想要借去浙江任职的机会顺便回乡,就谢绝了。
沈有容在浙江任职两年,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十分伤心,当天便弃官而去,也没等上司批准他“丁忧”。自古忠孝两难全啊!沈有容自以为这样做势必会被追究,但此时左府游兵的将领却得了背疽而亡,浙江政府就让沈有容去补缺。沈有容想要为母亲守孝三年,屡屡推辞,但浙江催督益勤,不得以,只好在次年五月履任。不久,又调沈有容率步兵防守昌国卫所(今浙江象山东南)。此时,倭寇、海盗交相为害,宁波、绍兴、台州、温州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宁波、温州两处参将都被降级、提问,只有沈有容因为在路上堵截得了首功题叙,所以秋天调任天津海防游击。浙江巡抚高举见到邸报后,将沈有容留在温、处,没有去成。沈有容在此地履任四年,温海晏然。
万历三十九年(1611)六月二十三日,有三只船进入沈有容防守的凤凰洋,因言语不通,沈有容通过写汉字来问,才知道是安南(今越南)商人裴光袍的商队,遇到风暴,飘至此地。但沈有容手下数十人却想将这一百二十九人当作倭寇杀了报功,并跪下求沈有容允许。沈有容坚持不允,并下令:“杀一夷者,即戮以徇”,众将士才稍稍安定下来。沈有容将此事上报朝廷,安南商队等候上谕的九个多月,衣食全都是沈有容供给的。考虑到陆行迟缓,特别派了三艘兵船护送他们到了广东,然后交接给广西巡抚送回安南。事后,沈有容认为此事“逾于平生辛苦战功十倍”。但不久,就有人诬告沈有容纳贿,沈有容无奈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正月乞归,一年八请,才得以在次年二月还乡。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日本“村山舰队”入侵台湾。由于日本当时并没有实力大举入侵明朝,所以就转向侵略朝鲜、琉球。在朝鲜的军事行动虽然失败,但日本却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控制了琉球,并想继续南进,吞并台湾。日本对于台湾年的野心也是由来已久,早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十一月,丰臣秀吉派遣出使吕宋的使者原田孙七郎在返回途中经过台湾时,就发出“招谕书”,威逼利诱台湾土著民向日本称臣纳贡,但没有成功。又想派钦门墩率船二百艘以武力侵略台湾,由于明政府已有防范,所以没有实行。后来,山田长政与有马晴信分别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十九年(1611)入侵台湾,但都遭到了台湾土著民的坚决抵抗。
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通过琉球致书明朝,要求恢复贸易,否则——“令日本西海道九国数万之军进寇于大明,大明数十州邻于日本者,必有近忧矣。是皆日本大树将军意。”但也许琉球并未将此等无礼的文件传达,所以明廷对此未做反应。刚巧此时村山等安因为信奉天主教,所以冈本大八事件好像也波及了他,为了防止像有马晴信一样被赐死,自荐去侵占台湾以立功赎罪。德川家康认为这是打破明朝对日本贸易禁运的好方法,便给村山等安颁发了“高砂国渡航船朱印状”(当时日本称台湾为高砂国),并派给他三千士兵,委任他经略台湾。
村山等安派遣自己的儿子秋安率领着十一艘战船从长崎出发,但舰队在途中遭遇风暴,船队飘散。一部分骚扰闽浙沿海;一部分去了越南贸易;明石道友所率的三艘船虽然到达了台湾北部,其中一艘小船上的倭兵仓促登陆,被台湾土著民围攻,被迫全体自杀。明石道友率领另两艘船流窜至福建海面,烧杀抢掠。并于五月进泊东涌岛。当时,“内地不知多寡,大家争奔入省城;城门昼闭,无一敢出侦者”,福建巡抚黄承玄出厚赏募董伯起前去侦察。董伯起虽然化妆成渔人,但明石道友十分精明,看穿了他,并“持刀诘问”。董伯起骗他说:“我军门知汝来侵,已造五百只船以待——我兵船即至矣!”明石道友有些害怕了,他撤退的同时将董伯起扣押,试图将其作为与福建谈判的筹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村山等安的命令是攻占台湾,因此其他被打散的倭寇不敢回去,洗劫了福建的料罗、大金卫所。这时,在家告归的董应举看不下去了,上书福建官员“闽海事,非参将沈有容不能了!”虽然董应举因为在京做官,没见过沈有容,但久闻其威名,所以大力推荐。于是黄承玄亲笔写信邀请沈有容,这时浙江也希望
沈有容复职,沈有容一时没有决定。后来,黄承玄派太宁道林茂槐亲自到沈有容家聘请他,沈有容认为黄承玄大度,可以任人,所以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重新回到福建,黄承玄当即任命他为水标参军。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明石道友奉村山等安之命,以送回董伯起为名,携带礼物及上明朝表章一道,停泊在福建王崎澳,要求恢复通商。黄承玄命沈有容出抚,明石道友与董伯起、通事高子美前来。明石道友当时未曾佩刀,沈有容问:“汝何不佩刀?”明石道友答道:“不敢!”沈有容亲自取来一把太刀给他配上,明石道友感激欲死,因为佩刀毕竟是武士的象征。明石道友呈上表文,沈有容因不合体制而却之,只带着董伯起与其他几名一起送归的人回到福建。后来,福建海道副使韩仲雍在接待明石道友之时,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责问,并警告日本“汝若恋住东蕃,则我寸板不许过海,寸丝难过蕃”。明确指出不许日本涉足台湾。
明石道友还未离开,桃烟门又率领三艘战船、倭寇百余人进犯浙江,打破了浙江的一艘兵船,杀了十几名浙兵;又流窜到福建沿海,掳掠了二十余人。他们在驶进东沙白犬澳时,触礁搁浅,只好在此地“搭寮楼住”,欲夺船归。黄承玄得到消息后,将此事全权交给了沈有容负责。沈有容三路围困,用大炮仰攻,焚毁了倭寇的房舍与积聚,但倭寇依然“挥刃装铳,意在拼死突围”。把总何承亮欲要进攻,沈有容说:“困兽难迫,且多礁石,易损舟。彼藏礁石间待我,必大损兵,不如诱而擒之便。”于是派遣精通日语的王居华前往晓谕:“汝辈命在须臾;若未有犯唐罪过,分剖明白,或尚可觊一线生路!”并说明石道友已经受抚。桃烟门颇为意动,正在犹豫。次日,有倭寇率大乌船一只、渔船两只前来救援,沈有容“麾率官兵奋力冲攻,戈船飙集、火器雷震”,三船立沉。桃烟门见突围无望,就说:“有道友书来,即从。”明石道友“亦丑其类”,写了书信交给了沈有容,桃烟门等人见了明石道友的书信,便投降了,但有部分顽固分子选择了自杀。沈有容擒获六十九人,斩了其中两名汉奸,然后分属于诸将报功,此役未伤一名明军。董应举听闻后,叹息道:“东沙之役,某生六十一矣,未见有此不伤一卒、不折半矢、不糜斗粮、不旷时日,去如振叶、归若系豚,捷速而完,功难而易;就使俞、戚再生,亦当首肯矣。”并在今连江县东莒岛西南隅的山崖旁亲自为沈有容书写了题名碑,原文为“万历强梧大荒落(丁巳,四十五年,1617。前文1618或误),地腊(五月五日)后挟日(十日),宣州沈君有容获生倭六十九名于东沙之山,不伤一卒,闽人董应举题此。”
但此时,那些嫉妒沈有容大功的人又跳了出来,认为计擒倭寇是不对的,容易引起倭人的报复。朝廷竟然认为桃烟门不过是过境商人,并未将他们当作倭寇处理。沈有容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奖赏,反而又冒功之嫌,黄承玄竟也因此事而移镇。沈有容于是拂衣而归。后来,这些倭寇又行作乱,沈有容之功才得以大白,但那已是沈有容回乡几个月之后的事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sv3sktu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