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昏暗宦官专权,揭秘明朝魏忠贤专权的手段
明朝历史上出现过一个有名的太监,他独揽朝政,在朝廷一手遮天,甚至到了只知他而不知皇上的地步,他就是专权大宦官自称“九千岁”的魏忠贤。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改名魏忠贤,字完吾。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在魏忠贤的各类评价中,亦正亦偏,中肯的评价不多。对魏忠贤其人,褒贬不一。
魏忠贤原是市井无赖且好赌,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净身,入宫当了宦官。万历年间时,走投无路的魏忠贤只能选择了进宫当太监,刚开始他在司礼太监孙暹底下做事,后面因为调到了甲子库办事,是个肥差,所以他逐渐积攒起钱财。又通过太监魏朝介绍投入王安门下,得其佑庇。但此时的魏忠贤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介小太监,无足轻重。
明熹宗即位后,魏忠贤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许多因反对他的大臣被残害,所以许多人选择依附于他,魏忠贤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贤究竟是怎么样一步步走上专权乱政之路的呢?他之所以能有后来的“成就”,并非是简单的命运安排,更不是幸运神降临,而是他时时处心积虑、处处投机钻营的结果。
明熹宗不是合格皇帝,却是个“木匠天才”,历史上的明熹宗是个有名的木匠皇帝,不喜朝政却独爱木头制造的事情。他还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或玩建筑,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因此逐渐专擅朝政。
客氏是明末保定定兴人,她有老公侯二,儿子侯国兴。客氏18岁时进入明朝皇宫做了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乳母(即奶妈)。按常理,乳母只是皇家宫中地位低微人士,本属无足轻重之人。但客氏却绝不是寻常人,她一方面深知在怀中吃奶的孩子是未来大明江山之主,是皇位的继承人,将来是要掌管整个国家,故她对朱由校的照顾非常尽心,果然熹宗即位,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另一方面,她主动利用明朝宫中“潜规则”,物色太监结为或明或暗的名义夫妻,以求庇护。客氏原与太监魏朝相好,见到魏忠贤后,便移情于他。因此,魏朝与魏忠贤争客氏,意义不止于争一女,而是争宠于熹宗。事见《明史·宦官列传·魏忠贤》:“长孙乳媪曰客氏,素私侍朝,所谓对食者也。及忠贤入,又通焉。客氏遂薄朝而爱忠贤,两人深相结。”魏朝得知真相,醋性大发,甚至把事情闹到了皇帝那里,熹宗不得已问起了此事,他问客氏看中了谁,由他做主安排。客氏后来选择了魏忠贤。
就这样,客氏与魏忠贤彼此感觉到,在宫中遇到一个和自己有同样出身、同样感情、同样野心的人,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随即串通一气、狼狈为奸,一个在朝廷陷害忠良,在后宫深宅荼毒妃嫔,为非作歹,干尽坏事。他们沆瀣一气,干预国家政治,淆乱天下安定。
据载,天启初年,有道人宿朝天宫,日歌市中,曰:“委鬼当朝立,茄花满地红。”这可被看作魏、客当道的谶语。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奸臣魏忠贤羽毛渐丰后,虎狼之心显露无疑。他先是谋害了情敌魏朝、谋害了顾命太监王安,再陷害皇后张氏与众多嫔妃,并疯狂迫害东林党,铲除异己,上演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悲剧。
好在历来坏人难有好结局。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故,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崇祯皇帝初即位,刚开始的他没有什么举措和行动。九月,朱由检突然将客氏赶出了皇宫,十月,有关于弹劾魏忠贤及其朋党的奏折开始出现在皇帝的桌上。十一月,魏忠贤被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滴发凤阳守祖陵。这是一个试探性的决定,没有引起大的骚乱。于是,崇祯皇帝命锦衣卫擒拿魏忠贤治罪。此时魏忠贤尚在途中,接到密报。当夜,他听到外边有人唱道:“随行的是寒月影,呛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魏忠贤也感到真个不如死,于是他以上吊自杀的方式了却残生。
魏忠贤死了,并没有挽回明朝灭亡的厄运;一位奸臣去了,并没有改写其他贪官涌现的历史。魏忠贤专权乱政一生的经历是否能够获得足够深刻的警示和足以丰富的启迪呢?
关注镜子历史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sf71h1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