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北伐前要七擒孟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五月渡泸(长江),深入不毛。”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南人感激,从此不复反矣。实际上,收服南中,是诸葛亮在隆…
诸葛亮在北伐前要七擒孟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五月渡泸(长江),深入不毛。”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南人感激,从此不复反矣。实际上,收服南中,是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制定发展时就定好的,“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诸葛亮看得很清楚,如果以益州为北伐基地,那么南中就是益州的大后方。没有益州,北方无以成功;没有南中,益州就塌掉了一半。诸葛亮只能先平定南乱在北伐,其实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也是有点夸张了,如果诸葛亮真有这番本事北伐的结果或许就不一样了。那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后,诸葛亮秉承刘备托孤遗志,准备进行北伐,而在北伐前,刘备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然而此时蜀国内乱频起,为了消灭叛乱,诸葛亮亲自南征,最终终于降服了南方最大的首领孟获,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诸葛亮恩威并用,七次擒获孟获,最终终于感动了孟获,孟获从此安心归附蜀国,七擒孟获之后,南方地区获得了安定,而诸葛亮也得以将全部精力放在北伐之上。

孟获是南人当地的大财乏,大土豪。他在民间的威望还是较高的,人民对他的话十分信服。而当时叛乱的领军人物雍闿不得人心,部落间的酋长都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不支持他叛乱。所以他就收买孟获,希望他去游说各部落,都听他号令,支持他抗蜀。

诸葛亮在北伐前要七擒孟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孟获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就只能骗他们说蜀汉有意刁难他们,要他们进贡那些三百只胸前全黑的黑狗,和珍贵的木头。各部落的酋长信以为真,便对蜀汉心生怨气,继而支持雍闿。但诸葛亮深深明白孟获的重要性,他到了南地之后,并不着急排兵布阵。而是用计谋主孟获,抓了又放掉他。七次反复如此,最终得到了孟获的心悦诚服。等磨光了孟获的锐气,孟获开始真心佩服诸葛亮,便立下承诺南人永不反复,归顺蜀汉。不然每隔一段时间,南人就像叛乱,打了一次又一次,耗费多少兵力粮草,国力也会日渐衰弱。

而在七擒孟获之后,为了纪念这次行动,诸葛亮特意立了一块碑,在碑的正面,讲述了自己南征之事,而在碑的后面,诸葛亮写了这样九个字:“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对于这几个字,所有人都十分不解,有人认为这是说万年之后,才会有人远征超过此地,不过这对于这句话的意思,诸葛亮却一直没有回答。

到了350年之后,这一谜题逐渐被揭开,到了隋文帝时期,云南境内有蛮夷叛乱,为了平叛,隋文帝派大将史万岁前往平叛,史万岁勇猛无敌,很快将叛乱平息,为了消灭残敌,史万岁一路追击,在追击的过程中,史万岁看到了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正是当年诸葛亮所立之碑,看到了墓碑上“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九个字,史万岁不禁哈哈大笑,诸葛亮当年留下的九字之谜,如今终于解开了。

诸葛亮在北伐前要七擒孟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原来所谓的万岁并不是指万年,而是指史万岁,难道诸葛亮在几百年前就预料到后世会有一个名叫万岁的人经过此地吗?而史万岁在看到这九字之后,不仅没有上前跪拜,而是推到了石碑,然后继续追击敌人,后来史万岁成功平叛,而他也因此得到了隋文帝的赏赐。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r0oic3u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