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太清天资绝美

太清三四岁时起即由祖母教字,六七岁时又为她专请老师教文化,十一岁时父母双亡,后流落江南,由家在苏州的顾姓姑父和姑母抚养。因顾太清是女流,学习不为科考赴试,而姑父…

太清三四岁时起即由祖母教字,六七岁时又为她专请老师教文化,十一岁时父母双亡,后流落江南,由家在苏州的顾姓姑父和姑母抚养。因顾太清是女流,学习不为科考赴试,而姑父又是汉族学士,在他的影响下,顾太清从小就接受诗词的教育,专攻诗词歌赋。

她自幼不缠足,又天资聪颖,时作男儿装,填得一手好词,所作诗词新颖精巧,在江南闽秀文坛中堪称魁首。后来,她靠极为深湛的造诣,成为满族第一女词人。其词作直逼“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因而在清代素有“满洲词人男有成容若,女有顾太清”之称。

在江南清山秀水的滋养下,太清生得身材苗条,雪肌滑肤,眼眸水亮,虽为旗人血统,但却似地道的南国佳人。

顾春醉书

顾太清能够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与她出身于鄂尔泰大学士的家庭有关。康、乾以后的满洲贵族们,大都既有高官厚禄,善于骑射,又是满腹才学。他(她)们都长于汉诗,积极汉化,用汉文写诗作词,从康熙乾隆起成为一种风气。

自鄂尔泰的后人鄂昌因受文字狱牵连被害后,家产籍没,家道中落。这一冤案,影响数世,到太清这一代已是三世。鄂昌之子因在京无地容身,便移家到南方健锐营去住。

尽管鄂昌一系在政治经济上遭到严重的挫折,以后不能再作官,但家学从未中断,在穷困中不但培养出像太清这样的著名词人,连太清的哥哥鄂少峰、妹妹西林霞仙也都能诗善词,并有一些著作。

尤其太清,更是才貌双绝。《名媛诗话》说她“才气横溢,援笔立成。待人诚信,无骄矜习气,唱和皆即席挥毫,不待铜钵声终,俱已脱稿。”难怪评者说她深得宋人多家词奥,“其词气足神完 ,信笔挥洒,直抒胸臆,不造作,无矫饰,宛如行云流水,纤豪不滞,脱却了朱阁香闺的情切切、意绵绵,吟风弄月之习,词风多近东坡、稼轩。太清词真如一串熠熠闪光的玑珠,令人喜读乐诵,其诗亦然。

所涉猎题材之广,反映生活之吟,竟出自久居清廷宗室中一贵夫人之手,实不能不令人惊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pik20p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