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轶事典故

科场救人温庭筠自幼才华颖发,唐宣宗大中年间,进京应试,才名特盛,一时京师人士争相与之结交。但因为“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整日价和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滈之流混…

科场救人

温庭筠自幼才华颖发,唐宣宗大中年间,进京应试,才名特盛,一时京师人士争相与之结交。但因为“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整日价和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饮酒赌博,很快就有了坏名声,让当道者觉得这样的人不能“临民”,便因为此,累年不能中第。

唐代从仕的正途是应进士试,考诗赋,所考的诗赋,都有一定的程式,很考验应试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科试之日,会给每个考生发三根大蜡烛,三根蜡烛烧完,要作完八韵的诗赋。当时有人作对联说: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八韵赋成,惊破试官之胆。唐时三条烛烧尽,八韵赋犹未写成的,大有人在。但温庭筠偏一种本领,他应试时,根本不用打草稿,把手笼到袖子里,伏在几上,信口吟诵,便能作完。时号温八吟。又谓他一叉手即成一韵,八叉手即能完篇,又号温八叉。他还是考场大救星,每次考试,与他邻铺的举子都会沾上他的恩泽,不必自己答卷,温庭筠会替他们答卷的。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主考官特地让他于帘下单独应试,不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通过口授答案,暗中帮了八个人答卷。

悔读南华

根据《北梦琐言》和《乐府记闻》所说,温庭筠尝出入宰相令狐绹书馆中,据说令狐绹待他甚是优渥。因为唐宣宗喜欢菩萨蛮的曲子,令狐绹拿了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二十首,进献给宣宗皇帝,诡言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诫温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温庭筠不久即泄于人知。

又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诗,里面有“金步摇”一词,找不到合适的对仗语,让温庭筠来对,结果温庭筠对以“玉条脱”,宣宗很是赞赏。“步摇”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因其行步则动摇,所以名之以“步摇”。“金步摇”,是以金为材质的步摇。“条脱”,是古代的一种臂饰,类似于镯子一类的东西。“玉条脱”,是以玉为材质的条脱。“金步摇”和“玉条脱”都属于人身上的饰物,金对玉,步摇对条脱,非常工整。但令狐绹不知道“玉条脱”是什么东西,出自什么典籍,于是就问温庭筠。温庭筠回答说是出自《南华经》,——也就是《庄子》。唐玄宗曾追赠庄子为南华真人,所以从那时起,有时也称《庄子》为《南华真经》或《南华经》。——并且还说《南华经》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丞相在处理公事之余,也应该读点古书。堂堂一宰相,被一布衣书生如此“教训”,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南部新书》上说,宣宗本来是要把温庭筠弄成甲科进士的,结果令狐绹从中作梗没弄成。所以后来温庭筠的诗作里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诗句的大意是说:于是知道(像被人嫉妒而遭遇不公)这样的遗憾,人多数都会有,后悔读了《南华经》的第二篇文章。于是人们就产生了联想,以为“玉条脱”是出自《南华经》里的第二篇文章《齐物论》。而实际上,《齐物论》里并没有“玉条脱”一语。宋代的王楙在《野客丛书》的“金条脱事”条目下,曾作过探讨。他认为“玉条脱”出自南朝梁陶弘景的《华阳隐居真诰》(简称《真诰》)一书的第一篇,所以如果温庭筠的“悔读南华第二篇”改成“悔读华阳第一篇”就说得通了。但是他在温庭筠的文集里,并没有发现“悔读南华第二篇”这样的诗句。

温庭筠还对外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唐代中书省,即是政府所在,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中国从秦汉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书省更应由读书人主位,说“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令狐绹虽贵为宰相,却不读书没学问。这样的事多了,温庭筠也就开始在令狐绹面前失宠了。他后来作《题李羽故里》一诗,尾句曰:“终知此恨销难尽,孤负华阳第一篇”,即指与令狐绹之间的恩怨。

拒爱才女

相传温庭筠是唐代才女诗人鱼玄机的初恋情人。温庭筠和鱼玄机的认识应当是机缘巧合。鱼玄机原名幼薇,字蕙兰。也有说是冒姓鱼氏的。其父是个落魄秀才,因病过世后,鱼幼薇母女生活无着落,只好帮着一些妓院洗衣谋生。温庭筠长得虽丑,却很风流,是个著名的浪子,喜欢在妓院里混。他就这么认识了鱼玄机。那一年,鱼幼薇也不过11岁左右。温庭筠看鱼幼薇聪明伶俐,就收她为弟子,教她写诗,也顺便照顾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后来温庭筠得到一个做巡官的机会,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他得离开长安,离开鱼玄机,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觉得什么,离开了温庭筠,鱼幼薇才觉得缺少什么,心里空落落的。鱼幼薇觉得她爱上老师温庭筠了。于是连续修书,表白心迹。温庭筠虽然风流,但师生的界限他还是坚守了。他想了好久,才想到拒绝鱼幼薇的方式,他决定把她介绍给少年才子李亿。

李亿对鱼幼薇还不错,但是李亿老家的老婆见丈夫带着鱼玄机进门就不客气了,先是打,然后赶出家门。万般无奈,李亿将鱼玄机送进一座道观内,说三年后再来接她。她成了道姑,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叫道号“玄机”的。

“过尽千帆皆不是”,三年的等待,是一场空。鱼玄机开始改变自己,不再等什么男人。她成了艳丽女道士,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宾,把个修行所变成了妓院。后来因为争风吃醋,一时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贴身丫环鞭打致死。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鱼玄机被判处死刑。那一年,鱼玄机还是个26岁的妙龄少妇。温庭筠在千里之外,听说自己的学生落得如此下场,痛心疾首。而他自己日子混得也很狼狈。在襄阳当小小的巡官时,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一起交游,喝酒,酬唱。后来,离开襄阳,去了江东,又到了淮南。每到一处,温庭筠都喜欢和歌女厮混、不检行迹。大家都知道他的词写得好,但他自己不珍惜自己的名声,总是讽刺官员,得罪了一些人。有关温庭筠品行不太好的话就这样被传来传去,传到了现在。也许,正因为温庭筠的生活经历太失意,所以,他在无意中将词中的美女写得总是那么寂寞,得不到人的欣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nf4hq6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