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后世纪念
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
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为“杏林”。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董奉死后,人们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在长乐有一座山被称为董奉山;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为纪念董奉。《真仙通鉴》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可见董奉有一套养生之道。
今古槐镇龙田村境内有董奉山,就是后人为纪念董奉改名的。董奉山原名福山,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福州是“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清乾隆《福州府志》按语说:“福山,今名董峰山,属长乐县”,董峰可能是董奉的谐音。有的说,福州得名的福山,就是董奉山。
今在董奉的老家,古槐镇龙田村与雁堂村交界处,建起了颇具规模的董奉草堂。草堂占地20亩,仿后汉三国时代风格而建,四周遍植杏树,使我们能感受“杏林春暖”千古佳话的意韵。
董奉草堂中的景观有中国长乐中医馆、“杏林望重”大屏风、清代名医陈修园专馆南雅堂、“百草园”以及各种石刻等景点。正厅内立董奉“悬壶济世”半身塑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nalqbq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