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茂人物生平
杨黄莉绘画《兰止庵先生像》(2张)
兰茂的父辈从河南洛阳入滇,落籍杨林。据苏石《兰茂评传》考析:兰茂的父辈可能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被征往云南,后编籍屯戍杨林千户所的河南洛阳人。兰茂有弟2人,名廷俊、廷瑞。廷俊在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早逝。从历史背景看,兰茂父辈很有可能与名将蓝玉有关系,不是兄弟、叔侄也是朋友、党羽。他是个大孝子,“兰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余年”(见《滇南本草》务本堂序)。而对父亲却讳莫如深。从有关资料上可以知道兰茂兄弟及子孙的名字,却查不到其父的姓名甚至只言片语。兰茂祖籍洛阳,其父辈于1381年随傅友德、蓝玉、沐英带30万大军进云南。后来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功臣,入滇的三位将领无一幸免。其中单“蓝狱”牵连致死者达15000人。他早年隐居,出于避祸,避开了蓝胡案件的牵连。
兰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卒年有两种说法:其一,清康熙二十九年李澄中撰的《兰茂祠堂记》、康熙五十九年编撰的《嵩明州志·隐逸》、光绪十三年刻行的《续修嵩明州志·人物》均说“年八十卒”。其二,在兰茂卒后40年成书的明正德《云南志》说他“年七十四而卒”。民国《嵩明县志·人物》亦说他“年七十四卒于家,崇祀乡贤”。按最早的史籍记载,明正德《云南志》所述较为可信,兰茂卒年应是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享年应是74岁。
兰氏13岁时,才华初露。清康熙《嵩明州志》说他“性聪颖……年十三通经史”;明正德《云南志》说他“年十六时,凡诗史过目辄成诵”。在青年时代,除经史外,涉猎广泛。清康熙《嵩明州志》记云:“长益嗜学,于濂、洛、关、闽之学焕如也”。兰氏“耻于利禄,自匾其轩,曰:‘止庵’”。后因母病,潜心本草30余年,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完成了《滇南本草》及《医门揽要》两部中医药学名著。《滇南本草》是云南历史上最早的、价值最大的中草药专著,它早于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75年将《滇南本草》整理出版,现仍继续使用。《医门揽要》分上下卷,上卷专论脉法,浅显明透;下卷专论方症,治疗方法得当。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兰氏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著成了《韵略易通》和《声律发蒙》两部声韵学名著。在《韵略易通》中,兰氏把过去107个旧韵部缩编为20个新韵部,并用一首“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的《早梅诗》予以高度概括。《韵略易通》是中国古汉语声韵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兰茂“冲淡简远,以著述自娱”,著作甚丰,于阴阳、地理、丹青、文学亦皆通晓。由于历代兵燹和社会变迁,兰氏著作大部散佚无存。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生于嵩明杨林御守千户所。
兰茂自幼聪慧好学,兰氏13岁时,才华初露。清康熙《嵩明州志》说他“性聪颖……年十三通经史”年十六时,凡诗史过目辄成诵。
在正统年间(1436-1449年间)及其前后,兰茂在杨林设堂讲学。
正统七年(1442年),兰茂46岁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著成了《韵略易通》和《声律发蒙》两部声韵学名著。
正统十四年(1467年),兵部尚书王骥奉命亲率十万大军前往麓 川征讨土司思任发叛军。因不谙边地山形路势,加之兵将水土不服,士气不振,两征麓 川,皆师出无名。到三征麓川时,由于谨遵兰茂“若要麓川破,船往山上过”的锦囊妙计而行,果然大获全胜。由此,兰茂成了军事家,并撰有《安边策条》这样的军事文著。
兰茂70岁时,作《七十自赋十首》,是兰氏一生的真实写照。
明成化六年(1470年),兰茂在杨林庵舍中与世长辞,享年74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ljtapv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