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投资:大唐股票行将跌停时,应该割肉止损吗?

原标题:安史之乱投资攻略:当大唐股票行将跌停时,人们应该割肉止损吗?公元756年六月十四,唐玄宗外逃马嵬驿,发生兵变:宰相杨国忠被杀,后妃杨贵妃被处死。同年七月…

原标题:安史之乱投资攻略:当大唐股票行将跌停时,人们应该割肉止损吗?

公元756年六月十四,唐玄宗外逃马嵬驿,发生兵变:宰相杨国忠被杀,后妃杨贵妃被处死。

同年七月初九,太子李亨北上抵达灵武。

在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之后,继续追随唐玄宗的人,情绪逐渐变得不稳定了。

安史之乱的投资:大唐股票行将跌停时,应该割肉止损吗?

在当时,最为流行的言论都有些大逆不道:老皇帝已经老年痴呆啦,我们还有必要继续追随他吗?他只顾着一路逃窜,我们抛妻弃子追随他真的值得吗?

或言贼锋且至,上遽过,宿扶风郡。士卒潜怀去就,往往流言不逊,陈玄礼不能制,上患之。

此时,正好有一批物资运抵唐玄宗处,所以唐玄宗先是对大家做了一番检讨,认为自己该对众将士背井离乡负主要责任,如果有人要走,完全可以从物资中拿一部分当路费,选一个自己想去的好去处。

会成都贡春彩十余万匹,至扶风,上命悉陈之于庭,召将士入,临轩谕之曰:“朕比来衰耄,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知卿等皆苍猝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苃涉至此,劳苦至矣,朕甚愧之。蜀路阻长,郡县褊小,人马众多,或不能供,今听卿等各还家;朕独与子﹑孙﹑中官前行入蜀,亦足自达。今日与卿等诀别,可共分此彩以备资粮。若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各好自爱也!”

从表面看,这是唐玄宗自杨氏兄妹惨死和太子背叛之后的认命举动,他已经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了。

可实际上,唐玄宗用出的这招叫“以退为进”,强令众人重新站队。

是的,此时的唐玄宗已经落魄到了极点,但谁敢说他一定不会东山再起呢?

现在皇帝潦倒落魄,你就选择离开皇帝一走了之;如果皇帝东山再起,你觉得自己的后果会怎样?

到那个时候,你就不用考虑自己的前途了,因为不但你自己的前途受影响,就连你子孙后代的前途都有可能受影响。

不要说是生杀予夺的皇帝,就算你只是跟着普通的黑社会大哥混,也不能这样做人做事的。

只要能搞清楚唐玄宗说这番话的时机和背景,我们自然就会得出结论:无论大家有多不情愿,大多数人也会继续跟着唐玄宗走,这主要是单纯的利益考虑,加上少有的一点忠心而已。

理是这么个理,但话肯定不能这么说,所以当唐玄宗做了一番动人的演说之后,众人都被感动了,于是所有流言都被平息,大家无怨无悔地跟着唐玄宗继续转进。

因(唐玄宗)泣下沾襟。众皆哭,曰:“臣等死生从陛下,不敢有贰!”上良久曰:“去留听卿。”至是流言始息。

安史之乱的投资:大唐股票行将跌停时,应该割肉止损吗?

这本是一个小细节,按说没必要为它单独写一篇文章,但我认为这个小细节很重要,因为它透露出来的,是传统史书欲言又止的内容。

太子北上灵武的时候,众人面临抉择;唐玄宗继续转进西南的时候,众人面临选择;而早在唐玄宗决定离开长安的时候,众人早已面临过一次选择。

当皇帝逃离长安的消息传来,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你可以赶紧追赶跑到皇帝护驾,在皇帝最需要的时候,你用事实证明自己才是最忠于皇帝的人。

如果这样,皇帝一定会把你当成嫡系看待,等皇帝复辟成功后,他必然会重用你,这就是传说中的患难见真情,急风知劲草啊。

这样一想,当你听到皇帝逃跑的消息时,难免会心生冲动,想着赶紧去护驾。

可问题是,当你坐下来略微冷静一会,再仔细想一下,肯定又会觉得,我还是留在长安比较好。

为什么?因为跟着皇帝出逃,实在是有些前途未卜,关键是自己的老婆孩子怎么办呢?

张均和张垍等人听到皇帝出逃,他们立刻都追到了城外十几里的地方,想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忠诚。

可等他们冷静下来想了又想,终于还是决定返回长安。

上之发长安也,群臣多不知,至咸阳,谓高力士曰:「朝臣谁当来,谁不来?」对曰:「张均、张垍父子受陛下恩最深,且连戚里,是必先来……及管至,上问均兄弟,对曰:「臣帅与偕来,逗遛不进;观其意,似有所蓄而不能言也。」上顾力士曰:「朕固知之矣」。

安史之乱的投资:大唐股票行将跌停时,应该割肉止损吗?

张均和张垍等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道理很简单。

此时,安史叛军已经席卷河北中原,又即将杀入长安,皇帝都逃走了,是不是已到了改天换日的时候?如果你现在归顺安禄山,会不会成为大燕帝国的开国功臣呢?

这样一想,当然会有人觉得,我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站在安禄山一边。

高力士认为,张均和张垍深受唐玄宗大恩,肯定会追随唐玄宗逃离长安。

但是很不幸,这两个人最终都留在了长安,并与安禄山合作。

后来,当唐玄宗返回长安后,一心要处死这两个人。

因为这两个人在唐肃宗(太子李亨)当太子时,就一直帮助他,所以唐肃宗哭着求唐玄宗饶过他们,唐玄宗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可以饶他们其中一个,再多的话就不用说了。

上欲免张均、张垍死,上皇曰:「均、垍事贼,皆任权要。均仍为贼毁吾家事,罪不可赦。」上叩头再拜曰:「臣非张说父子,无有今日。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面目见说于九泉!」因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上起,曰:「张垍为汝长流岭表,张均必不可活,汝更勿救。」上泣而从命。

唐玄宗的做法对不对?当然对了。

我有权有势时,你像狗一样跟在我身后,我天天拿肉骨头给你吃。我潦倒落魄了,你竟然背叛我,还顺着新主人的心意朝我汪汪叫,如果这都不收拾你,还有天理吗?

甚至而言,这也是安禄山没夺得天下,他现在正值用人之际,所以会给你戴一个顺应历史潮流、弃暗投明的高帽子。

等明天安禄山政局稳定了,没准也会赏你一个贰臣的帽子:总而言之,你们这种背叛主子的人,就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

只要我们明白这种道理,自然就会知道,哪怕是单纯基于利害关系的选择,人们也绝不敢轻易背叛大唐皇帝。

我这样一写,难免会让许多人感觉,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众人忠于大唐帝国,怎么可能是因为利害关系呢?只有投降安禄山的人才会计较利害关系啊!

我也不愿意这样写,可张均和张垍等人的选择,却是实实在在地撕掉了许多伪装。

安史之乱的投资:大唐股票行将跌停时,应该割肉止损吗?

当大唐政府军杀回长安后,有人提出建议:应该把那些与叛军合作的官员全部杀掉。

皇帝想了又想,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采取一个折衷方案,重点处罚了一批人。

崔器、吕上言:“诸陷贼官,背国从伪,准律皆应处死。”上欲从之。李岘以为:“贼陷两京,天子南巡,人自逃生。此属皆陛下亲戚或勋旧子孙,今一概以叛法处死,恐乖仁恕之道。且河北未平,群臣陷贼者尚多,若宽之,足开自新之路;若尽诛,是坚其附贼之心边。……”争之累日,上从岘议,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贬。壬申,斩达奚等十八人于城西南独柳树下,陈希烈等七人赐自尽于大理寺;应受杖者于京兆府门。

当这个方案被执行之后,很多人认为皇帝的做法是错误的,根本不足以威慑那些不忠不义之辈。

单独分析一下,这种建议真是为了大唐帝国好吗?显然不是的。

对于那些跟着大唐皇帝出生入死的人而言,他们也知道,如果能够用怀柔的方式对待失节官员,平乱过程肯定会安稳不少。

可问题是:这样一来,他们这些压注在大唐皇帝一边的人,所能赢取的筹码肯定会少很多。

只有把这些失节官员全部干掉,才能有大量的资源空缺,压注正确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完全是臣子的原因吗?其实也不完全是。

在安史叛军势大的时候,皇帝难免会对继续追随自己的人封官许愿:只要打败叛军,你们个个都可以升官晋爵,好好跟着我混,荣华富贵就在前面等着你。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当时各种委任状满天飞:省级、部级官员满街走,军级、师级将领遍地都是。

可问题是,这些官职都是虚的,想要把这些官职变成实的,那就必须帮助皇帝杀回长安,夺回洛阳与河北,并对失节官员来一个大清洗。

失去这个背景,皇帝颁发的各种委任状,其实就像大吃大喝之后打的白条,根本没有实际价值。

是时府库无蓄积,朝廷以官爵赏功,诸将出征,皆给空名告身,自开府、特进、列卿、大将军、下至中郎、郎将,听临事注名。其后又听以信牒授人官爵,有至异姓王者……由是官爵轻而货重,大将军告身一通,纔易一醉。

基于自身利益,这帮拿着白条追随皇帝的人,自然要求皇帝清洗失节官员,兑现当初的承诺。

可皇帝为了顺利快速地平乱,自然不愿意搞“逆我者亡”那一套。对于皇帝而言:只要自己能挺过这一关,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白条内容无法兑现?那就想别的办法补偿吧,他们不满意就不满意,反正我现在已经打回来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恐怕很难说追随皇帝的人吃相难看,因为这分明就是皇帝想赖账。

安史之乱的投资:大唐股票行将跌停时,应该割肉止损吗?

神奇的是:到后来,安史之乱死灰复燃后,很多人居然说:“都怪皇帝不肯用怀柔的方法对待那些失节官员,逼着他们死心塌地追随叛军。”

面对这种说辞,皇帝居然也感到了后悔。

顷之,有自贼中来者,言“唐群臣从安庆绪在邺者,闻广平王赦陈希烈等,皆自悼,恨失身贼庭;及闻希烈等诛,乃止。”上甚悔之。

皇帝为什么后悔?他悔的是没把事情做绝!

当初要我搞大清洗兑现白条承诺的是你们,现在嫌我搞大清洗惨无人道的还是你们!吃肉你们最积极,挨打你们在一边看着,都是什么玩意儿!

不过这话没法明说,皇帝自然只能认倒霉。

类似的事情不止是大唐皇帝遇到了,曹操也遇到过。

当初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搜出很多己方官员的通敌信件。当时就有人建议:记下这帮反骨仔的名字,一个一个全杀光!

曹操最终却连看都不看,直接把这些信烧光,表示自己不追究这些事。

这种做法也有说道:你对叛徒如此宽宏大量,他们才会死心塌地忠于你啊!

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宽宏大量,更没有什么死心塌地。

曹操是手上实力不足,才不敢追究这种事。那帮写信通敌的反骨仔,只要再给他们机会,他们还会这样做的,怎么可能被感动呢?这是明晃晃的利益问题啊!

安史之乱的投资:大唐股票行将跌停时,应该割肉止损吗?

由于大唐帝国并没有在这场叛乱中覆灭,反而又顽强地维持了一百五十多年。

基于这个原因,所以人们看这段历史时,自然容易有一种错觉:大唐帝国代表正义,安史叛军代表邪恶。

安史之乱的投资:大唐股票行将跌停时,应该割肉止损吗?

基于这个原因,所以人们看这段历史时,自然更容易有一种错觉:站在大唐帝国一边的人,都是基于各种高大上的理由,站在安史叛军一边的人,都是基于各种自私贪婪的理由。

其实呢?这只是一种错觉。对此,相信通过这篇文章,我已经解释清楚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l4v5fd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