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宋史》:曹彬以器识受知太祖,遂膺柄用。平居,于百虫之蛰犹不忍伤,出使吴越,籍上私馈,悉用施予,而不留一钱;则其总戎专征,而秋毫无犯,不妄戮一人者,益可…

史书评价

《宋史》:曹彬以器识受知太祖,遂膺柄用。平居,于百虫之蛰犹不忍伤,出使吴越,籍上私馈,悉用施予,而不留一钱;则其总戎专征,而秋毫无犯,不妄戮一人者,益可信矣。潘美素厚太祖,信任于得位之初,遂受征讨之托。刘鋹遣使乞降,观美所喻,辞义严正,得奉辞伐罪之体;则其威名之重,岂待平岭表、定江南、征太原、镇北门而后见哉?二人皆谥武惠,皆与配飨,两家子孙,皆能树立,享富贵。而光献、章怀皆称贤后,非偶然也。君子谓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为宋良将第一,岂无意哉?若李浚者,亦以材干自结主知,遂历清显。谓为阴德所致,理或然也。[1]

历代评价

王陶:曹彬、潘美统王师平江南。二将皆知兵善战,曹之识虑尤远,潘所不迨。

朱元璋:如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节义,兼善始终,可以庙祀。

归有光:宋太祖受周之禅,去五代战争之患,致天下于太平,则有赵普、潘美、曹彬之辈殚其谋。

黄道周:潘美丈夫,羞称碌碌。宋祖开基,美为力戮。袁彦谕归,峒蛮征伏。擒鋹送京,数万斩获。同下江南,其功更足。上征范阳,幽州以属。美善守之,屯兵积粮。再破辽兵,徙民入腹。不意辽兵,突攻陈谷。杨业战亡,降秩削禄。试问功名,是荣是辱。

王夫之:曹彬之谦谨而不居功,以避权也;潘美之陷杨业而不肯救,以避功也。将避权而与士卒不亲;将避功而败可无咎,胜乃自危;贸士卒之死以自全,而无有不败者矣。

七十一:潘美本宋初名将,以功名令终。近世小说所谓《杨家将》者,独丑诋之,不遗余力。或以为杨业之死,潘与有责焉。按李广之死,责在卫青,后世不闻诋青以伸广者。潘美乃无端蒙恶名,诚所谓有幸有不幸哉!按潘美性最平易近人,有功益谨慎,能保令名以终者,非无故也。潘美处功高震主之地而能谨慎,宜守保令名以终也。独其身后无端之毁,不知从何而来?

昭梿:宋人伐辽之役,人皆怪曹、潘二公,当时宿将,何以偾军至此,不知二人固有所避忌也。太宗性猜忌,高梁之役,自有弃军之耻,曹、潘咸太祖时旧臣,若使进克幽州,必招太宗之忌,鸟尽弓藏之感,良有以也。二将颇识其意,故济阳之师已至涿鹿,乃反退雄州就食,虽粗知兵者所不肯为。而彬顾不知耶,适为偾军之计耳。潘美亦然。

蔡东藩:宋初健将,首为曹彬,其次莫如潘美……若潘美则更不足道矣,杨业骁将也,久历行阵,匪惟勇号无敌,即料事度势,亦有先见之明,美乃不信其言,反误信一忮刻之王侁,卒至孤军应敌,力竭身亡,侁之罪固不容诛,美之罪亦岂可逭?后人悯业嫉美,至生出种种讹传,目潘美为大奸,虽属言之过甚,然究非尽出无稽,以视曹彬之不伐不矜,相去尤远甚焉。

冯君实:平心而论,潘美一生的战功要比杨业大得多,宋朝廷实际将他看作是大忠臣。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l2os9at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