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人物生平
关于曹嵩的身世,《三国志》记载:曹嵩生曹操,曹操被认为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人;但《三国志》又记载“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三国吴人所注《曹瞒传》提到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之叔父;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对曹嵩出身的诋毁说法是“父嵩乞丐携养”(路边要饭的)。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经过三年研究,最终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再通过对“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的墓主(可能是曹操叔祖父曹鼎)古DNA的比对,双重验证,100%确定了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M268,验证了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与曹嵩、曹操的家族基因没有关系,从而证明曹嵩、曹操是曹参后人的说法有误;又确认了夏侯氏后人DNA的Y染色体类型为O1a1,从而推翻了曹嵩本姓夏侯的说法,还为曹嵩的身世提供了一条线索:曹嵩有可能是来自他亲生父亲或养父曹腾的本族,而不是《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所说的“父嵩乞丐携养”(路边捡来的)。但该研究中的关键人物“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的墓主(可能是曹鼎)身世有容商榷,不足以验证曹嵩是曹氏家族内过继的说法。
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腾,被认为是汉相曹参之后。他侍奉过东汉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四位皇帝,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亏了中常侍曹腾,曹腾也因此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
桓帝末,依靠曹腾的关系,加上得体的待人处世,曹嵩官拜司隶校尉。
到了灵帝即位,擢拜曹嵩为大鸿胪、大司农,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
曹嵩并不像养父那样是个清廉之人,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
中平四年(187年)十一月,太尉崔烈被罢免,大司农曹嵩贿赂中官以及给西园捐钱一亿万,故为太尉,位列三公。太尉仅次于大将军,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九卿原是本份,因臧买位太尉。
中平五年(188年)夏四月,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太尉曹嵩被罢免,随后回到谯县老家。
董卓之乱时,曹操在陈留起兵。曹嵩不肯相随,带着少子曹德(又作曹疾)到琅邪避祸。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在兖州时,曹嵩和少子曹德去投奔曹操。父子一行从琅邪郡赶往泰山郡时,泰山郡太守应劭前去迎接,还未赶到,曹嵩和曹德已被徐州牧陶谦派轻骑追杀至郡界而死。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世语》记载曹嵩遇害的一种说法:曹嵩住在泰山郡华县,应劭还没有赶到,徐州牧陶谦怨恨曹嵩的儿子曹操多次前来攻打徐州,就派数千轻骑去拦截曹嵩。曹嵩以为是应劭前来迎接,没有防备。于是,曹德被杀于住所门中,曹嵩惊恐,在后墙打出一个洞,让小妾先出去,小妾体肥,一时难以穿过,曹嵩就避入茅厕,结果全部遇害,一家全部被杀。应劭害怕被曹操追责,弃官逃奔袁绍。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韦曜《吴书》也记载了曹嵩遇害的一种说法:曹操迎接曹嵩,有辎重百余辆。陶谦派都尉张闿率领两百骑兵护送。张闿在泰山郡华县、费县之间杀害了曹嵩,抢去财物,逃亡淮南。
所以,曹操才会以为父报仇为名义出兵攻打陶谦,并且在徐州屠城,以为报复。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追尊曹嵩为太王。
同年,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王曹丕,曹丕登帝位,改年号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追尊曹嵩为太皇帝。
亡年争议
其生卒(?—193)
依《后汉书·陶谦传》,曹嵩亡于193年,被陶谦杀害,曹操为父报仇,入徐屠杀,194年还而复攻。
其生卒(?—194)
依《后汉书·应劭传》,194年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泰山,应劭遣兵迎之,未到。而陶谦素怨曹操数次来攻,遂遣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投奔袁绍。
以及依照《三国志·武帝本纪》的记载,曹嵩也是在194年被杀。
“194年说”更为确切
《后汉书》陶谦传和应劭传两处记载自相矛盾,足见范晔在这个问题上是十分模糊的。而且曹操屠徐州一事发生在兴平元年,而非初平四年,范晔在记述此事时又在时间上有所疏忽,从而导致读者,误以为屠徐州发生在初平四年,才会引出曹嵩死于初平四年的说法。而三国志的记载更为明确,曹嵩是死于兴平元年,也就是194年,所以曹操才会为了复仇而屠徐州。有人误读了三国志记载中的【初】字,从而误以为曹嵩是死在193年,这是错误的。如果曹嵩真的是在193年,那为何陈寿不把【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放在初平四年曹操一伐徐州之前,而是特意放在兴平元年曹操二伐徐州之前呢?陈寿的用意很明确,曹嵩之死是发生在194年,故而曹操为了复仇而屠徐州,这样就顺理成章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ikh41ri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