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版图的零散是什么造成的?
按理说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才便于统治者管理,如果一个国家领土都不完整想谈统一有点不现实.战国时期魏国的领土就是支离破碎的,没有进行统一,那是什么导致了魏国会有这样的处境?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灭掉后,又于公元前453年联合韩、魏灭掉了最强大的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时期的晋国疆域图
然后再看一下,韩、赵、魏以及智氏的地盘划分
三家联合灭掉智氏后,瓜分了智氏的地盘,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便形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
在晋国时期,六卿之间相互混战争夺地盘,所以就导致了本来势力范围靠近西边的魏国,进入三晋时代后,获得了隔着韩国的东面的飞地。
在魏文侯魏斯时代,当时的三晋并不算团结,赵国想联合魏国灭韩、韩国想联合魏国灭赵,但都被魏文侯拒绝了,魏文侯提出了三晋联合发展的战略,但因为利益如何划分,三家并没有达成共识,但在魏文侯的建议下,三家停止了内斗,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
由于赵氏在北、韩氏在东、韩氏的发展方向是韩和魏国飞地以东的郑国,于是在魏文侯时代的魏国发展方向是西面的秦国。
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419年),魏国西度过黄河,开始入侵秦国,经过长达11年的战争,魏国获的了秦西河地区,夺取了北面戎狄大片土地,在此设置了上郡(陕西洛河以东)随后又占据了陕(河南三门峡西),控制了西方与中原的黄金通道,秦国被压迫在了洛水以西。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魏武侯号召韩、赵结盟、三晋第一次结成联盟,开始向南方于楚国交战,攻取了楚国军事重镇大梁,轻取襄陵,楚悼王求和而不得,后来楚国贿赂秦国,秦国偷袭韩国,之后齐国又乘机攻击襄陵。
这一时期的魏国疆域图大致如下:
到了公元375年,三家分掉了原先的晋室,魏惠王继位后迁都大梁(开封),但是安邑与大梁之间的土地联系很薄弱,只能向北绕道榆次、阳邑南下进入河内、大梁版块。这条交通线不仅绕道,麻烦、而且非常容易被切断,于是为了迁都,魏惠王开始跟赵国和韩国换地。
经过一系列的换地,到了公元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然后魏国的疆域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魏惠王时代魏国逐渐开始衰落,先是在马陵之战遭受齐国重创,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之后又被秦国几次攻击,河西之地尽丧,又被迫割让上郡15城,黄河以西的土地全部丢掉不说,还使得秦国在黄河东岸建立了东进的阵地。
魏国从魏惠王时期就开始走向衰败,最终被秦国没费什么力气就灭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hq5ft0n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