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是如何缔造的?

贞观之治作为唐朝初年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可以说直接奠定了大唐强盛的基础,对于大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隋炀帝暴戾无道,再加上三征高句丽耗尽国力却无功而返,激化社会矛…

贞观之治作为唐朝初年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可以说直接奠定了大唐强盛的基础,对于大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隋炀帝暴戾无道,再加上三征高句丽耗尽国力却无功而返,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军阀叛变和农民起义。

唐初统治者亲眼看到了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广大农民对封建统治稳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贞观之治是如何缔造的?

因为上述因素,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

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

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

三是加强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而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四方诸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贞观之治是如何缔造的?

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驾崩于长安含风殿,享年50岁,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着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死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与后来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并肩而立。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隋唐更替,隋炀帝的暴政和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一个原因。

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而盛唐的繁华,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也是自“贞观之治”开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p92ej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