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节度使有多大的权力
唐朝的强大,在安史之乱后逐渐凋零。而可以总结的一点就是唐朝的灭亡与节度使有了过大的权力有着极大的关系。本篇就一起来了解下唐朝的节度使们拥有多大的权力。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候,唐朝尚属于盛世,还没有像其它朝代所谓的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的情况。
后来的安史之乱完全就是统治阶级之间的一次权力的斗争,唐朝由盛转衰,最终走向了灭亡。
唐朝的节度使的出现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是从唐太宗起至唐高宗末年,唐边境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
唐朝又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御,从唐高宗开始,唐朝开始在主要的边疆地区设立军镇,驻扎士兵,抵御少数民族的骑兵袭扰唐边境地区。
二是由于均田制度的崩溃,导致了唐兵制从府兵的征兵制,向募兵制演化。募兵制的出现,导致军镇的士兵成为了节度使的私兵。
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那么,唐朝节度使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不妨从财政、军事、行政三个方面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财政方面,唐朝的节度使在自己的辖区屯田,自给自足,满足自己军队的后勤补给,完全不用担心被唐朝中央政府掐住脖子,没饭吃。同时,节度使还拿到了食盐资源的管理权,收取盐税。总之,藩镇的节度使拿到了众多的财政权,一个个富得流油。
在军事方面,藩镇实行募兵制,只要藩镇的节度使有足够多的银子,就可以无限制的招兵买马,而唐朝中央政府却无法掌握藩镇节度使的军队数量,甚至是失去了对藩镇军队的管理,这些士兵完全就是节度使的私兵。节度使能统一调动、灵活性更强的几个集团军作战,并且拥有“军事专杀”权。
在行政方面,为避免地方官对节度使军事行动的影响,从天宝中开始,藩镇的节度使们又拥有了藩镇的行政权,藩镇的官员由节度使上报唐朝中央任命,即使州刺史也为节度使所属。
这样,藩镇节度使便拥有了其辖区内数州的行政权。不但如此,有的还兼数道的节度使。
唐朝的节度使初置时,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掌握天下劲兵。
他们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还兼任一省或者数省的省长于一身。他们权势滔天,俨然就是自己地盘的土皇帝。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了安史之乱。
唐朝的节度使们在自己的范围内其实就是一个诸侯国国王,拥有了独立一方的权力,正是这份权力滋生了野心。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h2uak8c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