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与茶陵诗派是什么关系?

明朝的文化也有着一些发展,只是没有唐宋时期的繁荣,本篇就带来茶陵诗派,感兴趣的不妨了解一下。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发生一种所谓的“台阁体”诗。台阁体就是指以…

明朝的文化也有着一些发展,只是没有唐宋时期的繁荣,本篇就带来茶陵诗派,感兴趣的不妨了解一下。

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发生一种所谓的“台阁体”诗。台阁体就是指以那时候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永乐成化年间,是明初的“太平盛世”,因而他们的诗词只寻求所谓的“雍容典雅”,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喝酒应酬之作,脱离社会发展欠缺具体內容,內容大部分较为匮乏,多见应制,题赠,酬应而作,主题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没什么自主创新,没什么生气,比宋朝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这类笔风因为由执政者提倡,因而一时效仿成风,千篇一律变成流弊。

之后这类萎靡的笔风渐为时期所不可,后面起的茶陵派,前七子等派系的影响下,逐渐退出了文学界。

李东阳与茶陵诗派是什么关系?

明成化,正德年间一个新的诗歌流派——茶陵诗派出现,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

茶陵古时候最突出的诗人李东阳和茶陵诗派《茶陵州志》载:“宋至清代,茶陵书院之多,在湖南名列前茅,其中宋代居第三,元代居第二,清居首位”。书院的强盛与重文教的作风,各代至今,茶陵人才济济。古时候的云阳山书院云集,李东阳等留有了很多相应的名篇优秀作品。

茶陵诗派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而且高度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纲纪,用字,要以不一样的风格替代台阁体。

对于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明确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认为“汉唐及宋,格与代殊。逮乎元季,则愈杂矣。今之为诗者,能轶宋窥唐,已为极致,两汉之体,已不复讲”(《镜川先生诗集序》)。

李东阳与茶陵诗派是什么关系?

茶陵派的主要人员有两批﹐一批是与李东阳同一年中进士并同入翰林院者主要是有谢铎、张泰、陆、陈音等;另一批是由李东阳的门生即他出任乡试、会试评委和殿试读卷官时所被录取的士子及其他在翰林院教过的庶吉士,主要是有邵宝、石罗、顾清、鲁铎、何梦春、陆深、钱福等。

在明朝,并无“茶陵诗派”之说。明朝徐泰的《诗谈》中有“西涯之派”之说,因西涯是李东阳的号。

清朝乾隆年间﹐四库馆臣称其为“茶陵一派”或“长沙一派”,因李东阳祖籍茶陵属长沙府。

真正意义上明确提出“茶陵诗派”的是清末陈田在《明诗纪事》中﹕“文庄(邵宝)诗格平衍﹐其蕴藉入古处﹐则学为之也。在茶陵诗派中不失为第二流。”

李东阳与茶陵诗派的关系是很明确的,这样的一位名臣,才是茶陵诗派发展的根本。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j48gb1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