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很少杀言官是出于什么原因
明朝的皇帝,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都是很冷酷的,杀人无情,但是明朝的皇帝对于言官确一直都很宽容,很少杀言官,有哪些原因。
1、明朝言官是干嘛的
作为“言官”本来是从朝廷百官精英中,挑选为数寥寥有才、敢于真言、直言、甚至顶撞皇上的忠诚官员。具有不畏强权、势力、酷刑、死亡灭族,为国为民(封建王朝的长远发展)直谏、纠错、揭弊等权力。鉴于位置的特殊性、重要性,明君一般不会计较其言论(忠言逆耳——自古之说)。
“言官”虽重,品阶不一,甚至极低,但地位及其突出!
明代中后期由于党派势力纷争,政治颇乱,皇帝怠政等诸因,很多“言官”为了利益、私欲,本应讲求真凭实据、拒谣平谣,忠心耿耿,反为弹劾而弹劾……于国不利,反被其害!
2、明朝皇帝为什么很少杀言官
言官,顾名思义就是敢于直言劝谏的官,是一个专门找皇帝和大臣们茬的官员。但是言官到了明朝后期,他们就成了人们口中的骂官,这是明朝监察制度下的产物。
古语说得好,君子动口不动手。言官们的特点就是你可以打我,但是我就会骂你。如果得罪了言官就麻烦了,他们饱读诗书,骂起人来也是引经据典,一般人甚至被骂了还云里雾里的。其实朱元璋有时候也挺讨厌这些言官的,他们太刚了,有时候简直就是“不识时务”。
据史料记载,洪武年间朱元璋想召一个女乐进内宫娱乐消遣,可正好被巡视南京奉天门的御史周观政发现了,这位言官立马就制止了太监门的行为,太监总管说有圣旨在身都没用。这可是皇帝的口谕啊,寻常人哪敢忤逆?但是这个叫周观政的言官就敢这么干。
朱元璋知道后也无可奈何,他还派人表扬了这个言官,并宣旨再也不召女乐进内宫了。可这周观政还不罢休,非要朱元璋亲自给他道歉,朱元璋没办法,不得不出宫亲自安抚言官,并承认自己错了。
不得不佩服这些书呆子啊,当然我们还得佩服他们的正直和勇气,这也是明朝能够延续200多年的原因。从这方面来看,言官的存在对国家是有好处的。
既然言官那么张狂,为什么历代皇帝一般都不敢轻易杀言官呢?
因为言官的设置是有原因的,言官的职责就是直言劝谏,多提意见,这是为了国家着想。杀了言官只会让言官名垂千古,却让自己背负骂名。
所以大部分朝代的帝王一般都不杀言官。哪怕是再昏庸的皇帝,在言官这里也是非常谨慎的。
但是言官的权力太大也不见得是好事,这让它在明朝后期的发展出现了偏颇,正是言官们的“劝谏”反而对明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难怪有人说,明朝就是被言官们给骂亡的。虽然此话有点夸张,但足以说明言官在明朝后期的。
明朝皇帝很少杀言官,有着很多原因,但是明朝对于文官其实真的是非常宽容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f0gbgd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