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人物生平

1637年(明崇祯十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张英出生。1646年(顺治三年)母吴氏去世(出自张廷玉《先考予告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敦复府君行述》)。1…

1637年(明崇祯十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张英出生。

1646年(顺治三年)母吴氏去世(出自张廷玉《先考予告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敦复府君行述》)。

1654年(顺治十一年)应童子试,时年18岁学使者山左蓝公润深加赏识,拔置府庠第四,补博士弟子员。

1657年(顺治十四年)食饩,后“禀气素弱,患疾历三载不愈”,经其妻调治,至顺治十七年始痊(出自张廷玉《先考予告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敦复府君行述》)。

1663年(康熙二年)27岁的张英考中举人,列第十二名。次年应会试,不第。

1667年(康熙六年,丁未年)中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大学士李霨见张英卷,“激赏不置,有国士之目”。改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进入庶常馆学习满、汉课程,教习师公颜保、范承谟。十一月,父张秉彝离世,离馆回乡丧居。

1670年(康熙九年)服阙入都,补原官。习清书,尽心研究,每遇馆试,辄褎然居首。

1672年(康熙十一年)壬子秋散馆,钦定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出自张廷玉《先考予告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敦复府君行述》)。

1673年(康熙十二年)四月,圣祖幸南苑,英扈从,试河源考、南苑赋各一篇,大阅恭纪诗二十韵,名列第三。圣祖令“选文学之臣醇谨通达者入侍左右,讲论经史”,掌院学士傅达礼、熊赐履推举张英、李光地等四人,圣祖钦定张英。五月,充《孝经衍义》纂修官。七月,充任日讲起居注官。每进讲,常令英为之。十一月,命同学士熊赐履、编修叶方蔼、修撰韩炎等各撰《太极图论》一篇。圣祖每幸南苑,张英必从,久在左右,是以,圣祖深识其人。

1677年(康熙十六年)十月张英与高士其入职南书房。在任职期间,张英还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

1679年,张英升为侍读学士。

1680年四月,康熙以张英“勤慎可嘉”,命吏部从优议叙。张英遂又得授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1681年,张英乞假回乡重新安葬父亲。回乡安葬父亲后,又在家乡龙眠山构筑房屋,居住数载。

1686年初,张英返朝。三月,翰林院掌院学士缺人,康熙认为,“张英为人厚重,不干预外事,补授此缺十分合适。”张英遂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职。闰四月,康熙谕示吏部:“张英和内阁学士徐乾学学问淹通,宜留在朝中办理文章之事,嗣后不要将他们列为巡抚人选。”。九月,张英与侍读学士德格勒撰写起居注失误,被吏部题革职降级,康熙帝从宽处理。数月后,康熙帝命内阁学士李光地接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张英改任兵部右侍郎。

1687年正月,张英和内阁学士韩菼奏进纂成《孝经衍义》。六月,张英调任礼部右侍郎。李光地此时离职回乡省亲,康熙又命张英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九月张英转任礼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衔,又兼管詹事府詹事事务。

1689年张英升任工部尚书,仍兼管詹事府。

1690年六月,张英奉旨兼管詹事府外再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七月,张英调任礼部尚书,仍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担任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康熙斥一等公佟国纲所写的祭文为“极为悖谬“,张英则因未能详审祭文而被免去了礼部尚书职务。后来,张英因教习庶吉士不严有曾被连降三级。

1692年十月,康熙恢复了张英礼部尚书的职务,命其仍兼管翰林院、詹事府。康熙还先后让张英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

1697年三月,张英受命充任了会试正考官。七月,张英以年老上疏辞去了兼管翰林院、詹事府事务。

1699年,康熙将张英提拔至相位,任命其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张英以衰病再次乞休致,被允准以原官致仕。

1708(康熙四十七年农历九月十七)年,张英在家中病逝,享年72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e5oi1j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