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个县城只有这几位官员,和影视剧里的不一样
历史上朝廷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区划制度,将全国划分成为了很多个省份,然后再将省份划分为很多个州或是府。然后每个州再划分为很多个县,县就是古代最低级的行政划分了。那么清朝时期一个县里面又有多少有品级的朝廷干部?

首先,古代的县面积都比较小,现在的县与古代的县相比,明显大了很多,现在的县基本都是后来两三个县合并而成的。所以,古代的县在各方面的条件都很有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全县的朝廷干部情况,首先,一个县衙里面有3位领导,分别是知县、县丞、主簿。知县是县衙里最高的领导,官位七品,主要工作是负责全县的治安、教化、钱粮征收,还有道路修建等方面的工作,至于八品县丞和九品主簿,他们虽然拥有品级,但是有知县大人在前面,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工作,属于“摇头老爷”。

除了县衙之外,每个县还都是县学,县学是古代供生员读书的地方,但是只有童试录取之后才能进入学习。县学的领导人叫县教谕,属于正九品官,类似于现代的教育局局长。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海瑞,就曾经担任过县教谕。县教谕还有一个副手为训导,官职属于从九品,也就是最最低级的官职。除此之外,还有正九品的巡检和税课大使,还有从九品的驿丞等等。

每个县里都有两三位巡检,属于武官,主要负责管理100多人的地方武装力量,负责打击土匪,追捕逃犯等工作。税课大使呢是知县大人的属官,主要掌管典商税收,负责全县的赋税征收,钱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每个县基本都会有驿站,驿站的负责人就是驿丞,负责接待各级官员的往来。驿丞也是最低级的从九品,属于现在招待所的所长。此外,有的个别县境里会设立大规模的粮仓,不过这些粮仓属于布政使衙门,知县无权使用,粮仓的当家长为仓大使,也是官位九品。

上述就是清朝时期,一个县里面所有的朝廷官员。至于下面的各个乡镇,基本没有朝廷官员,而是交给乡绅和里长们负责。下面的百姓们如果出现了“民事纠纷”,一般都是找德高望重的乡绅们负责,而不是跑到县衙里面麻烦知县大人。只有在发生重大案件的情况下,百姓们才会前往县衙报案。而且知县大人也很忙的,根本不是像影视剧里面天天审案子,县衙一般逢三六九才会开衙审案,平时也有其他的工作。还有县衙外面的鸣冤鼓也不是随便就可以敲的,都是由相关规定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dml2sd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