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当一方军师还对相貌有要求?
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当时只要有过人之处,就有机会脱颖而出,成功踏进公务员队伍里捧个铁饭碗吃“皇粮”。

不过,尽管刘备等领导人行政作风相对开明,但在某些用人理念上却也难免落入窠臼,比如,他们对编制人员的相貌还是有要求的。三国史上最出名的公务员“面试”隆中对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当时刘备在荆州当官,手头上有点编制,于是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只不过报考条件相对苛刻,一是南阳人,二是道号必须叫“卧龙”的,三是还得姓诸葛。当然,接来下的面试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刘备初见诸葛亮,就被其俊朗的外表所折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心中大喜,连呼“如鱼得水”,赶忙送上聘书。

不过,同样是面对刘备,和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先生庞统的面试经历就要惨痛的多。刘备“见统貌丑,心中亦不悦”,因此未以重任。而在此之前,庞统刚在东吴也参加了一场公务员考试。尽管笔试成绩出众,但主考官孙权见到他“其貌不扬,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厌恶之情油然而生,硬生生地在面试环节把其刷下。这个曾被职业经理人 水镜先生严重看好的人,仅仅因为形象不雅,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难免心里留下阴影。后来庞统急于显示才能,贪功冒进,死于落凤坡,不知是否是被诸葛亮给逼急的。
同刘备孙权一样,北方的军政一把手曹操对“衣冠不整、相貌丑陋”的人也存在着偏见。当年,曹操机关队伍里有一鼓吏名额尚缺,于是令祢衡补缺。祢衡自恃学历甚高,不愿从基层做起,于是穿旧衣而入,并且还在众多领导同志面前脱衣换裤。头天上班,蓬头垢面,甚至连衣服裤子都穿不清楚,面对祢衡有伤风化的行为举止,曹操心中甚厌,于是找个借口将祢衡这个不修边幅的高材生遣送至荆州刘表处,后为黄祖所杀。

由此可见,在三国当公务员不仅要进的公堂还要出的厅堂,姿色还成了评先进的标准之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cuf2j0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