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时期北京周围曾发生最大地震,看看皇帝是如何救灾的

康熙年间中国每4-5年就要发生一次地震,可谓多灾多难。其中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北京及周围地区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亦是迄今为止,该地区自…

康熙年间中国每4-5年就要发生一次地震,可谓多灾多难。其中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北京及周围地区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亦是迄今为止,该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清康熙时期北京周围曾发生最大地震,看看皇帝是如何救灾的

这次地震,震中在今北京平谷、河北三河一带,烈度为11度。“东至辽宁之沈阳,西至河南之安阳,凡数千里,而三河、平谷最惨”。地震所及范围至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等省,共计200多个县市,最远记录达700百多公里。

清康熙时期北京周围曾发生最大地震,看看皇帝是如何救灾的

据《清实录》记载:从上午10点左右,到下午6点,京城地震不断,且烈度很高,“声如雷,势如涛,白昼晦暝”。地震造成严重的后果,顺承(宣武)、德胜、海岱(崇文)、彰义(广安)等城门倒坍,城墙坍毁甚多,宫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仅京城内即“倒房一万二千七百九十二间,坏房一万八千二十二间”。

大学士勒德洪被砸压致伤,内阁学士王敷政、掌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读庄冏生被砸死,原任总理河道工部尚书王光裕一家四十三口也死于震中,其他文武官员及居民死者甚众。

之后两天,余震不断。通州、良乡等地的城墙全部塌陷,“裂地成渠,出黄黑水及黑气”。时值酷暑,天气炎热,遍地死尸很快腐烂,以至于秽气熏蒸,恶臭满街,其情景惨不忍睹。

此后,余震持续多日,八月初八日、十二日、十三日,强烈地震再次发生,又有很多人伤亡。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北京城大雨滂沱,九门街道积水成渠。直至九月,地震仍然反复发生。

清康熙时期北京周围曾发生最大地震,看看皇帝是如何救灾的

地震发生后,康熙帝一面到景山避震,一面发布上谕,令八旗各级官员、满汉御史等详察灾情,又令户部、工部筹措赈济灾民事务,亲自指挥救灾。

京城内外军民房屋倾倒者,旗人房屋每间给银四两,民人房屋每间给银二两。死亡人口不能棺殓者每名给银二两。之后康熙帝又命发内库帑银十万两赈济。很快又命四品以下官员,现食半俸者仍给全俸,兵丁等提前发给两个月的钱粮,使他们有能力修葺毁坏的房屋。

针对流入京城的灾民施粥赈济。对于那些失去生活来源而被迫流亡的灾民,清廷按例在京城设粥厂施粥,让饥民得以活命。

通州、三河等地受灾严重,人口死亡多,无人收瘗,康熙帝命令户部和工部一起派员携带银两前往,收殓尸体,安葬死者。到十一月,康熙帝将受灾最严重的通州、三河、平谷等地本年的地丁钱粮,全部蠲免;对于灾情较轻的香河、武清、永清、宝坻、蓟州、固安等县,免去当年钱粮赋税的十之二三。

清康熙时期北京周围曾发生最大地震,看看皇帝是如何救灾的

与此同时还,康熙帝首先承担责任,责令各级官员痛改前非,提出要对那些民生疾苦不使上闻、朝廷一切为民诏旨不使下闻的官员严厉惩罚。抗震救灾期间,康熙帝还谕令各衙门官员将上谕特别是有关对灾区灾民赈济措施的上谕“通谕内外军民人等,咸使闻知”,使灾区的百姓切实感受到朝廷抗震救灾的决心和帮助,消除恐惧。

清康熙时期北京周围曾发生最大地震,看看皇帝是如何救灾的

综上所述,在应对这场重大灾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朝前期灾害应急机制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比11年前山东郯城地震时的应对措施大有进步。当然,受时代、交通及财力条件的限制,康熙朝抗震应急措施的局限,也同样值得反思:首先是满汉赈济标准不一,没有在人权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应急救援;其次是卫生防疫工作滞后,造成次年北京城瘟疫大流行;再次是灾后重建工作不到位。对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急需的物资提供不多,灾民们缺衣少食,被迫流亡,而京城在灾后物价飞涨,亦使百姓生活受到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bkq0nj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