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主要成就

文武全才忠义刚直沈炼文武全才文才王世贞所作《沈青霞墓志铭》云:沈公少而读书有异质,从故王伯安先生游。先生一再与语,即奇之曰生千里才也。王伯安者,王守仁也,世称阳…

沈炼文武全才

文才

王世贞所作《沈青霞墓志铭》云:沈公少而读书有异质,从故王伯安先生游。先生一再与语,即奇之曰生千里才也。王伯安者,王守仁也,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士,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为中国历史罕见之全能大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沈炼跟从王阳明游学,深受其心学影响,而且能获王阳明“千里才”之赞者,殊非易事。

青霞集

沈炼少时便有读书之质“俊悟绝人、始龀读易,过目成诵”,于16岁时进入府学读书。20岁时,提学副使汪文盛为沈炼文章言辞华美所震惊,说他异于常人且有气节,遂选拔为第一。25岁时考上举人,32岁时得中进士。笔者查阅其科进士题名碑,一甲3人,二甲95人,三甲222人,沈炼名列三甲163名,赐同进士出身,在其名后尚有嘉靖朝封疆大吏、抗倭英雄胡宗宪的名字。纵观沈炼科举之路,亦算是顺风顺水的。

考中进士后,沈炼任溧阳县令,嘉靖二十二年(1543)转任茌平,后其父去世,沈炼乃回乡丁忧(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离职回乡守制二十七个月,不得为官)。丁忧期间,沈炼与徐渭、萧勉、陈鹤、杨珂、朱公节、钱鞭、柳林、诸大绶、吕光升等人结成越中十子社。“越中十子”是嘉靖时期重要的地域性文人社团,越中十子深受王阳明学说影响,对李梦阳、王世贞等为首的前后七子所提倡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持续近百年的复古潮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

“越中十子”当中,后世名气最大者当是徐渭。徐渭虽才华横溢,却颠倒落魄,一生8次考举人不中,遑论进士,而徐渭对沈炼亦寄托着极深的情感。沈炼年长徐渭14岁,亦是徐渭族姐夫,对徐渭可谓亦师亦长亦友,他亦曾评价徐渭“自某某以后若干年矣,不见此人。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徐渭不负沈炼评价,其日后成就确是无与伦比,只是在科举场上终生不得功名,最得意之时也只是在胡宗宪帐下做幕僚,可谓壮志难酬。徐渭渴望如沈炼般一展抱负,也对沈炼有着极深的情感,从徐渭文集中大量写沈炼的诗文便可见一斑。在《与诸士友祭沈君文》一文中“主仁臣直,父忠子孝,所系纲常,岂直光曜,聚哭倾里,朗诵哀章,将以激懦,匪以悼亡”的表述中,徐渭对沈炼可谓异常思念和敬佩。其戏剧《狂鼓史》,又称《阴骂曹》,是有感于严嵩杀害沈炼之事而创作的,剧中以曹操影射严嵩,性格刚毅、不畏权贵裸骂曹操的祢衡则象征着沈炼与徐渭,某种程度上,徐渭已把沈炼当做自己理想的化身。

武才

沈炼本是军户出身,其也有“余亦沧江学剑人,十年为吏在风尘”的表述;在谪居边塞时,常以草人扎李林甫秦桧、严嵩等奸臣像,以箭射之;门人王元敬所编的沈炼年谱内亦有(沈炼)拔剑起舞,有黄布如盖,从空飞来”的记载,可见沈炼当是有一定武术功底的。沈炼极度爱剑,并把自己愿为剑客行侠及报国之志融入到其诗文当中。据统计,《青霞集》内,单只“剑”字便出现达百余次,在《从军行》《出塞》等诗歌中更频频出现,可见沈炼有着强烈的杀敌立功的从戎愿望。

沈炼不仅有着杀敌报国的愿望,其亦多有思考和准备。在写给长子沈襄的家信《与长儿襄书》中,沈炼为“南倭北敌”所深忧。面对南方倭寇之祸,沈炼在《寄萧柱山书》中,与同为越中十子的萧勉交流了其抗倭之策,提出“为今之计,莫若练土著之兵”的观点,见解独到、深刻,在庚戌之变,北敌蒙古铁骑肆虐京畿时,沈炼上疏提出“以万骑保护陵寝,万骑保护通州的军队储粮,而集合勤王军队十多万人,在敌人疲劳时发起攻击”的见解。可见沈炼在兵道上是深有研究的,在其《兵说》一文内,沈炼在“变化”“着令“军戒”等方面提出了81条见解,集中体现了其军事思想。

在重文轻武的明代,沈炼以进士之文官却多言兵道,其原因是多样的,笔者不才而析之。一乃沈炼军户出身。祖上随朱元璋起事,对沈炼有所影响;二是其时时局不稳。沈炼身为浙人,浙江乃是倭寇侵犯的重灾地,在京为官又遇上俺答围城的庚戌之变,因而激发出沈炼的从军报国志。三是阳明心学的影响。王阳明虽为文官,却在正德年间军功卓著,不仅在地方剿匪卓有成效,更在不过月余时间内,自行募兵而平定了宁王大军的叛乱。深受阳明心学影响的沈炼,自也会受王阳明这段历史所影响。

沈炼忠义刚直

沈炼性格刚直,为人忠义,死劾严嵩更显大无畏之勇气与气节,故能以七品小官在《明史》立传。沈炼在初仕任溧阳县令时,便有忤逆御史之事,后调任茌平。在茌平任上不久,便丁忧回乡,服除后,起复在清丰县。在清丰,沈炼因勤政爱民有贤名而被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所相中,请示吏部后任锦衣卫经历(掌管文牍之官)。为陆炳所赏识,本是沈炼仕途之良机,然其刚直嫉恶之性格注定使他难在此处出头。陆炳因利益关系与严嵩父子交情颇深,沈炼在随陆炳饮宴严府时,便因严世藩(严嵩之子)以酒虐客而有矛盾,严世藩忌惮陆炳而未加害沈炼。

庚戌之变时,俺答致贡书,多有轻侮言辞,群臣议于朝堂,国子监司业赵贞吉主战而百官不敢支持,唯沈炼是之。吏部尚书夏邦谟斥沈炼“你是什么官?沈炼答“我是锦衣卫经历沈炼,大人们都不发声,故只能我小吏来说了”,从七品经历面对正二品尚书,不卑不亢、正气凛然、声振寰宇,而其慷慨正气亦令王世贞“余私心慕异之”。罢议后,沈炼上疏,提出退敌之策,未有结果。后又上疏弹劾严嵩“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更数之以纳贿、滥权、嫉贤等十项罪名,请求罢斥严嵩。嘉靖皇帝大怒,打了数十棍(《明史·沈炼传》言数十,《赠光禄少卿沈公传》言五十,《沈青霞墓志铭》言四十,《沈小霞相会出事表》言百棍)后,贬谪到保安(河北省涿鹿县)去种田。

谪贬保安时,沈炼仍不忘本色,教授当地人忠义之道。同当地人以骂严嵩为常,并扎草人与弟子射之,为严嵩所恨。其时,严嵩义子杨顺为宣大(宣府、大同,边境重镇)总督,其为掩饰被鞑靼所败之战绩,放纵士兵杀害良民以冒功。沈炼作诗“杀良献首古来无,解道功成万骨枯。白草黄沙风雨狂,冤魂多少觅头颅”揭穿、谴责,杨顺遂与巡按御史路楷日夜密谋,以沈炼为白莲教妖人泄露边情为名逮捕沈鍊。后在严嵩父子授意下,沈炼被斩于宣府,长子沈襄戍守极边。杨顺继续迫害沈炼家室以搏严嵩欢心,沈炼次子沈衮、三子沈褒被用杖打死,又再逮捕沈襄严刑拷打,幸得杨顺遇罪得以免死,幼子沈袠则因年纪小得脱大难。

严嵩垮台后,沈炼冤屈终得到平反。隆庆初年,皇帝下诏令褒赏言事的人。赠沈炼光禄少卿,任用其子沈襄为官。天启初年,赠沈炼谥号忠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bgiv0ite.html